落枕舒緩自救法:快速治療落枕&預防方式一次解答

不少人都有過早上起床,尤其是天氣變冷時,發現脖子和肩膀感覺卡卡的,緊繃僵硬無法轉動、低頭或抬頭,甚至動作太大或一動到某個角度就會痛到不行,這就是俗稱的「落枕」。發生落枕怎麼辦?本文將帶大家進一步了解落枕是什麼、落枕原因、多久才會好以及如何快速治療落枕,提供落枕舒緩與日常的預防方法,幫助大家改善落枕困擾。

落枕是什麼?

落枕是中醫學上的病名,又稱「失枕」(Stiff Neck),在西醫學上則稱為「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」(Acute cervical fibrositis)或「頸部肌肉扭傷」。在說明落枕的定義之前,先帶大家認識頸部的構造,頸部由骨骼(頸椎)、肌肉、神經、血管、韌帶、筋膜及器官等組成,主要功能是支撐頭部並協助其活動(如點頭、後仰與旋轉)。

 

頸椎是頸部的骨骼支架,由7塊椎骨構成,由上到下分別是C1(寰椎)、 C2(樞椎)、C3、C4、C5、C6 、C7(隆椎),並包含以下主要結構:

  1. 小面關節: 負責頸椎的靈活運動並協助穩定。
  2. 椎間盤: 吸收震盪並分散壓力,位於相鄰椎骨之間。
  3. 神經根:從脊髓延伸出來,通過椎間孔分布到全身,負責傳遞感覺和運動訊號。

落枕指的是頸部周圍肌肉(如提肩胛肌、斜方肌、棘上肌等)或韌帶,因過度使用、姿勢不良、外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急性損傷,通常伴隨肌肉緊繃、痙攣(抽筋)和發炎,進而可能壓迫頸椎神經根,使患者感到頸部僵硬、疼痛,活動範圍受限,尤其在單側轉動或傾斜頭部時,疼痛感會更加明顯。通常發生在早上剛睡醒、運動後或工作過程中。

為什麼會落枕?造成落枕的7個原因

落枕主要和精神壓力過大長期生活習慣不良有關(例如:久坐、睡眠姿勢不良),以下整理出造成落枕的7個可能原因,提供大家參考:

 

原因 1:情緒緊張、精神壓力大

現代人生活和工作容易壓力過大、情緒緊張、焦慮,造成身體疲勞。經常太忙、太累的情況下,導致肩頸肌肉長時間不正常收縮,處於過度緊繃、僵硬狀態,而引發落枕。

 

原因 2:長期姿勢不良

包括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、姿勢不正確和睡眠姿勢不良,舉例來說,在電腦前久坐或低頭使用手機太久,除了同一個姿勢維持太久,還可能因此出現坐姿不良,如彎腰駝背、身體歪斜等;而睡姿不佳,常見像是習慣趴睡或側睡,都會造成頸椎扭曲、頸部肌肉長時間受到壓迫,而收縮、拉傷,進而造成肌肉痙攣、僵硬,增加落枕的機率。

 

原因 3:枕頭不合適

枕頭的高度或軟硬度不合適,也是造成落枕的原因之一。當枕頭高度太高、太低、太軟,無法完整支撐頸椎,導致頸部肌肉過度伸展或屈曲、承受壓力大,而引起肌肉攣縮疼痛;或是枕頭太硬,壓迫頸椎神經,都可能引起落枕發生。

 

原因 4:突然變換姿勢或扭轉頸部

平時如果突然轉動頸部,或在固定姿勢維持一段時間後瞬間變換姿勢、動作過大,可能會扭傷脖子。這種突發性的動作,不僅會造成頸部肌肉或韌帶的急性拉傷與扭傷,還可能導致頸椎小面關節的磨損、錯位,甚至韌帶受夾擠而壓迫周圍神經,進而引發筋膜發炎,增加落枕發生的機率。此外,若因外力導致頸部外傷,例如車禍或運動傷害,也可能誘發落枕。

 

原因 5:季節變化、溫差大

通常在季節轉換,特別是秋冬時節,更容易發生落枕。這主要是因為天氣寒冷、溫差較大,若睡覺時頸部保暖不足,或因電扇、冷氣風力過強,可能導致頸部血管收縮、血液循環不良,進而使肌肉長時間緊繃而出現痙攣,起床後便容易發生落枕。

 

原因 6: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疾病

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,如流感和支氣管炎,可能引起頸部周圍肌肉緊繃、僵硬、發炎及血液循環不良,進而導致落枕。

 

原因 7:頸椎受傷或退化性疾病

頸椎曾經受傷或患有退化性疾病,如椎間盤突出、小面關節炎或骨刺,這些病變可能壓迫到神經,進而引起肌肉痙攣或僵硬,最終導致落枕。

 

  1. 椎間盤突出:位於兩個相鄰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突出,壓迫神經根或脊髓。
  2. 小面關節炎:頸椎的小面關節因退化或磨損而發炎,導致疼痛和僵硬。
  3. 骨刺:椎骨邊緣異常增生的骨質,可能壓迫神經或脊髓。

如何快速治療落枕?落枕舒緩的5個方法

落枕帶來的不適可能影響生活,以下介紹5個簡單實用的方法,能快速治療落枕,減輕疼痛感、恢復頸部正常活動。

 

方法 1:冰敷

在落枕的最初24小時內,可使用冰敷來減輕發炎和腫脹。將冰袋用毛巾包裹,敷在頸部疼痛部位,每次10-15分鐘,每隔2-3小時重複一次。

 

方法 2:熱敷

24小時後改用熱敷,幫助促進血液循環,放鬆僵硬的肌肉。將熱毛巾敷在頸部,或使用熱敷袋,每次約15-20分鐘,每天2-3次,注意避免燙傷皮膚。

 

方法 3:伸展頸部肌肉

適度拉伸頸部肌肉可以有效緩解僵硬,但力道要輕並緩慢進行,以下提供3個簡單的拉伸動作:

 

  1. 側向旋轉:將頭緩慢轉向不敢動的那一側,感到疼痛後停留5秒,接著嘗試轉更大的角度,再停留5秒後回正,重複3-5次,轉動時避免用力過猛或旋轉過度。
  2. 上下點頭運動:緩慢低頭,讓下巴靠近胸部,再慢慢抬頭看向天花板,重複5-10次,過程中避免過度伸展頸椎。

 

 

  1. 左右側頸伸展:將頭緩慢向疼痛的另一側,傾斜約45度,耳朵靠近肩膀,可用手輕輕施力,將頭部往斜下方壓,感覺對側的頸部肌肉被拉伸,並且有疼痛感,保持5-10秒,重複3-5次,動作時保持肩膀放鬆。

 

方法 4:外用舒緩產品

使用消炎止痛貼片(痠痛貼布)或舒緩霜,有助於減輕疼痛感。

 

方法 5:適度按摩

輕輕按壓疼痛部位周圍,或落枕穴道,緩解肌肉緊繃,但避免過度用力。

舒緩落枕穴道在哪裡?

落枕可以搭配中醫學的穴道按摩,達到減緩肩頸僵硬與疼痛的效果,以下整理4個舒緩落枕穴道的位置及按摩方式,提供大家參考:

 

  • 落枕穴:也稱外勞宮、項強穴,位在手臂第2和第3掌指關節的中間(食指和中指骨之間),往下約1公分處,先按壓與落枕同側的手掌,例如:右側落枕,先從右側的落枕穴開始按。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時會產生痠脹感,同時可以緩慢地左右擺動頭部,來回擺動10次,能減緩頸部疼痛、增加活動角度,接著可以換手交替按壓。

 

  • 後谿穴:位在手掌感情線的末端,也就是手握拳時,在第5掌指關節(小指)後方橫紋的盡頭、凹陷處,用拇指或食指按壓產生痠痛感,並且緩慢地上下擺動頭部,來回擺動10次,同樣能舒緩落枕症狀。

 

  • 風池穴:在後頸部的髮際線處,耳朵後方會觸摸到兩條大筋,風池穴就位於這兩條筋外側的凹陷處。可以用雙手拇指輕輕按壓,直到感覺有痠脹感,持續5-10秒,再放鬆,重複按摩3-5次,能改善肩頸僵硬與疼痛。

 

  • 外關穴:位在手背腕橫紋中央(腕關節中間)、往手肘處移動,距離約3指寬的位置。用拇指或食指輕輕按壓5-10秒,然後放鬆,再重複按壓3-5次,有助於緩解落枕引起的肩頸不適。

 

落枕多久會好?

落枕的恢復時間因受傷程度與治療方式而異。一般情況下,症狀可在幾天到2週內改善,即使未就醫也可能自行痊癒,無需過度擔心。若症狀較輕,透過適度休息和拉伸,約3-5天內即可減輕疼痛並逐漸恢復活動;較嚴重的情況則可能需要1-2週才能緩解。

落枕看什麼科?

如果疼痛持續超過3天,即使使用舒緩方法,仍完全沒有改善,或出現劇烈疼痛手臂或手指麻木無力頭暈等症狀,可能不僅是急性肌肉發炎,而是頸椎退化性疾病或其他問題。建議及時就醫,優先尋找復健科醫師進行專業診斷,必要時再轉診至骨科神經內科,才能確認病因,避免延誤治療。

日常5招預防落枕

落枕雖然是一個常見的問題,但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就能有效預防其發生。接下來,我們將分享5個日常預防方法,幫助你保護頸部健康,遠離落枕困擾:

 

保持正確的睡姿並挑選合適的床墊

睡姿不當是引發落枕的常見原因之一。建議睡眠時盡量保持仰睡或側睡,避免長時間趴睡;側睡時,可以在頸部下方墊個小枕頭,保持頸椎的生理曲線;並選擇軟硬度適中,能貼合身體曲線的床墊,減輕頸部肌肉壓力。

 

延伸閱讀: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床墊?4 招選出合適的床墊

 

選擇合適的枕頭

選擇合適的枕頭高度和硬度,能提供足夠的支撐,讓頸椎與脊椎呈現一直線,避免過高或過低,有助於減少頸部肌肉與關節的負擔。

 

延伸閱讀:枕頭挑選全攻略|一次學會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枕頭

 

適度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

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(如長時間低頭或坐著工作)會導致頸部肌肉過度緊繃,增加落枕的風險。除了建議每30分鐘定期起身活動、伸展頸部肌肉外,有空時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頸部和肩部伸展操,有助於放鬆肌肉、增加靈活度。更重要的是,注意保持正確的工作姿勢,確保背部挺直,螢幕與眼睛視線平行,避免長時間低頭。

 

避免冷氣和風扇直吹頸部

睡覺時,避免讓冷氣或風扇直吹頸部。寒冷的氣流會讓肌肉突然收縮、僵硬,容易引起頸部肌肉的拉傷或痙攣。保持房間的溫度適宜,避免讓頸部暴露在冷空氣中;出外時,要注意頸部保暖,特別是在寒冷季節,可以戴圍巾或穿高領衣物,以防止頸部肌肉因受寒而緊繃,增加落枕的風險。

 

進行適度的頸部運動

日常進行適當的頸部運動,可以增強頸部和肩部肌肉的彈性和耐力,減少落枕的風險。如簡單的拉伸或旋轉運動能夠保持頸部靈活度,預防肌肉僵硬。

結論

總結來說,大多數落枕情況可以透過休息、熱敷、冷敷或輕柔拉伸等方法在幾天內緩解。如果症狀超過3天,或出現劇烈疼痛、手臂麻木等嚴重症狀,應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。此外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保持正確睡姿、定期活動和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都能幫助預防落枕發生、維持頸部健康!

應有盡有天絲選擇
來去逛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