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賴床怎麼辦?12個實用小技巧教你預防賴床!

每天早晨,當鬧鐘響起的時候,你是選擇立刻起床,迎接嶄新的一天?還是忍不住躲回溫暖的被窩,遲遲不肯起床?相信每個人都有過賴床的經驗,即便鬧鐘已經響起,卻還想要再多睡幾分鐘。雖然賴床時常被人認為是一種壞習慣,但它其實也有意想不到的優點!本文將帶你深入探討賴床的原因,並告訴你預防賴床的 12 個實用方法,幫助你輕鬆迎接每一個早晨!

為什麼會賴床?冬天特別容易賴床嗎?

 

在深入了解賴床之前,需要先認識「睡眠慣性」,而「睡眠慣性」通常會發生在「睡眠週期」的 N3 熟睡期,此時體溫降至最低,腦波速度和呼吸變得緩慢,身體進入自我修復狀態,如果在此時被喚醒,容易引發「睡眠慣性」,增加賴床的可能性。而日常生活習慣也可能導致賴床機率增加。例如前一晚飲酒導致隔日宿醉,或是前天晚上吃太飽引發消化不良,影響睡眠品質,隔天容易因為睡眠不足而賴床。

 

除此之外,過去一項研究顯示,季節變化也是影響賴床的重要因素。大腦內的松果體會分泌一種名為「褪黑激素」的賀爾蒙,主要負責調節人體的生理時鐘,而褪黑激素對光線敏感,在白天接觸到陽光的時候,分泌會受到抑制,幫助人體感知白天,讓大腦維持清醒狀態。到了夜晚,光線開始減弱,褪黑激素的分泌量開始增加,提醒身體準備進入睡眠狀態。因此在進入冬天後,由於日照時間變短、光線強度減弱,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時間增加,讓人在清晨醒來的時候,仍然感到昏昏欲睡,特別容易出現賴床的情況。

 

(※睡眠慣性:意指人在醒來後約 15 至 60 分鐘內,出現大腦昏沉、注意力不集中或反應遲鈍的現象,而睡眠週期的階段變化會影響睡眠慣性的程度。如果睡眠者在 N3 熟睡期階段被喚醒,容易引發更強烈的睡眠慣性,提高賴床的機率。)

 

(※睡眠週期:睡眠週期分為 REM(快速動眼期)跟 NREM(非快速動眼期),其中 NREM 又分為 N1 入睡期、N2 淺睡期和 N3 熟睡期。由於 N1 處於清醒與睡眠的過渡期,如果在此時被喚醒,較不容易出現賴床的情況。當人體進入 N3 熟睡期的時候,若被叫醒則容易賴床。)

 

延伸閱讀:睡回籠覺對身體好嗎?優缺點分析、6大解決方式一次看

延伸閱讀:掌握12招增加深層睡眠時間,讓你睡得好、擺脫疲勞!

 

增加起床動機級數的 5 步驟

美國知名演說家哈爾‧埃爾羅德,曾在暢銷書《上班前的關鍵 1 小時》中提出起床動機級數(Wake Up Motivation Level)的概念,並分享以下 5 個簡單步驟,幫助你提升早起的起床動機,輕鬆迎接每個早晨!

 

第 1 步:睡前設定隔日目標(起床動機:1-2 級)

 

在前一晚設定隔日的目標,並在睡前多次提醒自己:「我明天要為了這個目標準時起床!」讓自己對隔日的目標充滿期待,並帶著積極的心情入睡,可以提升起床的意願。

 

第 2 步:把鬧鐘放遠一點(起床動機:2-3 級)

 

將鬧鐘放在遠離床鋪的地方,當早晨鬧鐘響起的時候,必須起身走動才能關閉鬧鐘。當你下床的時候,可以加快身體和大腦的清醒速度。如果鬧鐘離床鋪太近,很可能按下貪睡功能後倒頭就睡,增加賴床的可能性。

 

第 3 步:刷牙(起床動機:3-5 級)

 

在關閉鬧鐘之後,直接走到浴室刷牙、洗臉,可以刺激臉部和口腔神經,幫助自己擺脫睡意,加快清醒的速度。

 

第 4 步:喝水(起床動機:5-7 級)

 

人體在睡眠過程中,會因為皮膚排汗的關係持續流失水分,早晨醒來的時候會處於輕微脫水狀態,容易讓人感到頭暈或疲憊。此時可以喝杯水,有助於迅速補充整晚流失的水分,促進新陳代謝、幫助大腦清醒,藉此提高其床動機。

 

第 5 步:換衣服或淋浴(起床動機:7-10 級)

 

最後換上運動服,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、瑜珈或晨跑,能大幅提高清醒程度。如果不方便運動,也可以利用淋浴的方式,可以快速喚醒身體和大腦,打消賴床的念頭。

 

總結以上 5 步驟,我們整理了一張簡易的建議表,幫助你快速掌握提升起床動機的方法與對應效果。

 

步驟 起床動機級數 建議行動 目的與效果
第 1 步 1-2 級 在睡前設定隔日目標 建立期待感,提升起床意願
第 2 步 2-3 級 把鬧鐘放在遠離床鋪的位置 起身行動,避免賴床
第 3 步 3-5 級 刷牙、洗臉 刺激臉部與口腔神經,加速清醒
第 4 步 5-7 級 喝水 補充水分,加速新陳代謝
第 5 步 7-10 級 更衣或淋浴,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 完全喚醒身體和大腦,提升早晨能量

 

預防賴床的 12 個方法

 

如果你每天早上都覺得起床是一件痛苦的事,或是聽到鬧鐘響起,就忍不住躲回棉被裡面的話,可以試試以下 12 個有效預防賴床的方法,幫助你擺脫早晨的惰性!

 

  • 從生活習慣改善

 

預防賴床方法1:起床後先喝水

 

由於人體在睡眠的時候會流失水分,如果一整晚沒有喝水,身體會處於缺水狀態。建議在早上起床後先喝一杯水,快速啟動新陳代謝,並清理堆積在體內整晚的代謝廢物,加速大腦的清醒速度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2:簡單的清晨活動(伸展、簡單的瑜珈)

 

起床後可以先在床上扭扭腰、稍微伸展一下身體,接著可以下床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活動,或是快速洗把臉,這些活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速度、提神醒腦,降低剛起床的疲憊感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3:睡前避免使用 3C 產品

 

由於 3C 產品產生的藍光,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,讓人難以入睡,還可能影響睡眠品質。因此在睡前的 1 小時內,應避免使用 3C 產品,以免干擾睡眠,導致整夜輾轉難眠,隔天出現睡眠不足、容易賴床的情況。建議可以利用冥想或閱讀代替使用手機,才能幫助身體快速入睡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4:穩定作息

 

想要避免賴床,可以從建立穩定作息開始。建議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,即便是假日,也要盡量維持平日的作息,避免報復性熬夜或是在假日補眠,打亂原本的生理時鐘,降低賴床的機率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5:控制午睡時間

 

午睡時間過長可能會打亂睡眠週期,導致晚上難以入睡,隔天容易因為睡眠不足而賴床。為了避免此情況發生,建議將午睡時間控制在 30 分鐘以內,才能穩定睡眠時間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6:設定起床動機

 

建議在睡前設定隔天的起床動機,可以增加起床的動力。例如完成一項喜歡的運動,或是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,減少起床的壓力和痛苦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7:前一晚準備好需要的物品

 

可以在睡前將隔天要穿的衣物、早餐或是工作資料準備好,減少早晨手忙腳亂的情況,降低起床的焦慮感,減少賴床的機會。

 

  • 利用鬧鐘改善

 

預防賴床方法8:把鬧鐘放遠一點

 

如果將鬧鐘擺在床邊,當早晨鬧鐘響起的時候,容易按下貪睡功能繼續入睡。建議可以把鬧鐘擺在離床鋪遠一點的地方,或是可以在設置多個鬧鐘,放在房間的各個角落,當鬧鐘響起時,就可以迫使自己下床關閉鬧鐘,幫助睡眠者從昏睡狀態中清醒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9:選擇個人化鬧鐘

 

由於傳統刺耳的鬧鈴聲容易讓人產生煩躁感,可能會讓睡眠者反覆關閉鬧鐘,出現賴床的行為。建議可以挑選能夠設定自己喜歡的音樂的鬧鐘,降低早起的焦躁感,或是選擇可以逐漸變亮的鬧鐘,即便冬天也可以自然地醒來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10:鬧鐘間隔時間設定

 

很多人在設定鬧鐘的時候,習慣一次設定好幾個鬧鐘,或是每 5 分鐘設定一個鬧鐘,這可能會讓大腦誤以為有緩衝時間,增加睡眠者賴床的機率。建議將鬧鐘間隔設定在 10-15 分鐘,並提醒自己「時間到了就必須起床」,才可以預防賴床。

 

  • 環境調整改善

 

預防賴床方法11:起床立刻打開窗簾

 

大腦內分泌的褪黑激素,會負責調節人體的生理時鐘,只要接觸到光線就會抑制分泌,幫助大腦感知白天。因此在早晨的時候,可以先打開房間內的窗簾,或是預留一點縫隙,使陽光能夠照進室內,加快大腦的清醒速度,降低賴床的可能性。

 

預防賴床方法12:維持適中的室內溫度

 

如果早晨室內溫度過低,人體需要更多能量維持體溫,因此會感到更加疲勞,提升起床的困難度;若室溫過高,睡眠者在起床的時候,會因為悶熱感到頭暈倦怠,影響起床的動力。建議在夏季的時候保持室內通風,冬季可以提前設定暖氣自動開啟,讓室溫保持在 20-24℃,減少反覆賴床的情況。

 

賴床的優點?

雖然賴床經常被視為一種壞習慣,可能打亂睡眠週期、影響睡眠品質,但根據《睡眠研究雜誌》的研究卻發現,適度賴床不僅可以提升認知能力,還能避免引發嚴重的睡眠慣性

 

研究團隊針對 1700 位成年人進行調查,發現有 69% 的受試者經常按下鬧鐘的貪睡鍵,或習慣設定多個鬧鐘。而研究人員針對其中 31 名有賴床習慣的成年人進行實驗後,發現習慣性賴床 30 分鐘的人,在認知功能測試中的表現,優於鬧鐘一響就起床的人。此外,這 31 位賴床者不僅整體睡眠品質良好,在醒來的時候,體內負責調節壓力的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濃度較高,能夠幫助睡眠者應付一整天的生活壓力。

 

另一方面,若睡眠者在熟睡期突然被喚醒,容易引發嚴重的睡眠慣性,導致醒來後出現大腦昏沉或反應遲鈍的情形。此時可以利用短暫的賴床,度過深層睡眠轉換到淺眠的狀態。透過這項研究可以發現,適度賴床不僅能提升認知表現、穩定情緒壓力,還能幫助大腦從熟睡期過渡到清醒狀態降低早起的不適和焦慮感

結論

為了避免賴床,減少早起的不適感,可以透過改善日常習慣或睡眠方式來提升起床動力,不僅能減少賴床的頻率,還可以幫助你以最佳狀態迎接嶄新的早晨。雖然賴床經常被視為壞習慣,但適度賴床不僅可以緩和睡眠慣性,還能夠提升認知表現,穩定情緒和壓力,因此不必強迫自己每天都要準時起床,偶爾貪睡 10 分鐘也沒關係。

 

延伸閱讀:開燈睡覺可以嗎?小心肥胖和慢性病找上門!

延伸閱讀:為什麼一直想睡覺?跟嗜睡症有關嗎?14種原因一次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