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中孩子是否會沒來由地在半夜哭喊?無論怎麼安撫,孩子就是無法冷靜,甚至出現盜汗、呼吸急促的現象?這很有可能是夜驚的症狀。不過別擔心,只要透過一些改善方法,就能減少孩子夜驚的發生頻率,幫孩子找回優質的睡眠品質。本文將快速帶你了解什麼是夜驚、如何減少夜驚,幫助新手爸媽判斷夜驚和惡夢的差別,陪伴孩子一夜好眠。
什麼是夜驚?
夜驚(night terror)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,通常好發於12歲以下的兒童。由於兒童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,在調節清醒與熟睡的狀態時容易出現異常。夜驚通常發生在入睡後3小時內,睡眠者會開始出現恐慌、盜汗、呼吸與心跳變快等症狀,每次發作時間大概是10分鐘,夜驚狀態結束後會逐漸回到睡眠狀態。夜驚發作時,睡眠者正處在熟睡狀態,因此睡醒後對前一晚的事毫無記憶。
夜驚的5個常見症狀
了解夜驚後,我們就可以深入探討夜驚常見的5種症狀了。有時孩子半夜沒來由地哭鬧,經常被父母誤以為是做惡夢或是身體不適,甚至懷疑被穢物纏身,立刻把孩子帶去收驚。其實這一切都有可能和夜驚有關!根據研究顯示,以下是夜驚常見的5種症狀,能幫助新手爸媽快速判斷孩子是否被夜驚所困。
1. 盜汗、呼吸急促
夜驚通常會在深度睡眠時段發生,這段期間是大腦進入休息狀態、進行修復的時候。如果大腦無法放鬆,處於興奮或恐懼狀態中,就會出現常見的生理反應,像是盜汗、呼吸急促或面部潮紅。
2. 哭鬧或尖叫
夜驚發作時,孩子通常會無意識地哭鬧或尖叫,因為孩子無法分辨清醒與熟睡的狀態,對這種半清醒的狀態感到困惑與不安。
3. 神態驚恐、慌張
夜驚發生的時候,大腦的狀態不穩,難以自我調節。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驚恐的表情、瞪大雙眼。雖然看起來已經清醒,其實仍處在半夢半醒中。
4. 難以安撫
夜驚通常在深層睡眠期間發生,就算給予安慰,孩子也因為處在熟睡中,無法意識到自己目前的情況,所以不容易被安撫。
5. 事後沒有記憶、叫不醒
夜驚期間有可能出現無意識的尖叫或夢遊的舉動,由於仍處在睡夢中,所以隔天不會記得前一晚的事情,當下也因為熟睡而不容易叫醒。
夜驚的好發族群
夜驚普遍好發於在12歲以下的孩子,以及心理壓力過大的成年人。根據臨床睡眠醫學期刊(JCSM)顯示,2.5歲至6歲兒童的夜驚發生機率高達39.8%,並隨著年齡增加降低發作機率。而成人容易因為憂鬱、焦慮等情緒引發夜驚。以下將介紹孩子發生夜驚的4種主要原因,關於成人發生夜驚的因素和預防措施,歡迎至文章此段落了解更多內容。
孩子發生夜驚的4種原因
孩子發生夜驚的原因很多,像是自律神經失調、睡眠不足、藥物影響,父母可以透過以下5個常見因素,判斷孩子是否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夜驚:
自律神經失調
部分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,在調節睡眠與清醒時出現異常,此時大腦處在半清醒狀態,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,導致夜驚發生。像是突然從床上爬起來,無意識尖叫等狀況。
睡眠不足、作息不固定
若孩子睡眠不足,大腦無法進入深層睡眠,孩子就會處在「半清醒」狀態,容易引發夜驚。而作息不固定也會影響睡眠週期和品質,若生理時鐘被打亂,大腦也容易因為疲倦與紊亂,增加夜驚的發生機率。
負面刺激與壓力
負面刺激容易引發孩子焦慮或恐懼的情緒,例如看鬼片、家庭變故、搬家或入學,孩子無法有效處理這些情緒,就會增加夜驚發生的機率。
藥物或身體不適
如果孩子有定期服用藥物(如:感冒藥、過敏藥),或是受到發燒、過敏等影響,都有可能因為藥物影響睡眠品質與週期,進而造成夜驚的發生。
夜驚和惡夢的差別?先來了解睡眠週期
孩子半夜的哭鬧,到底是因為夜驚還是惡夢?時常有人把夜驚與惡夢畫上等號,雖然這兩者都屬於睡眠障礙,但發生的時間和狀況完全不同。 在了解這兩者的差別前,需要先知道何謂快速動眼期(REM)和非快速動眼期(NREM)。
- 非快速動眼期(NREM)
夜驚通常發生在入睡後3小時內,也就是非快速動眼期(NREM)。NREM 包含3個階段,N1 為清醒進入入睡的過度階段,邁入 N2 階段時會轉為熟睡期。夜驚通常發生在 N3 的深層睡眠期,這段時間腦波速度變慢,夢境較少、眼球靜止。
- 快速動眼期(REM)
惡夢發生的時間在清醒前2小時內,眼皮底下的眼球會不規律地轉動,故稱為快速動眼期(REM)。由於REM睡眠期間的腦波速度與清醒時相近,大腦處在清醒狀態,因此惡夢都會在快速動眼期產生,即便醒來也能依稀記得夢境內容。
比較項目 | 非快速動眼期(NREM) | 快速動眼期(REM) |
發生時段 | 入睡後3小時內 | 清醒前1-2小時內 |
眼球狀態 | 靜止 | 不規律轉動 |
腦部活動 | 進入休息狀態 | 接近清醒時 |
常見現象 | 夜驚、夢遊 | 做惡夢、鬼壓床 |
夜驚與惡夢的分辨方法?
雖然夜驚與惡夢的狀況相似,那到底該如何去分辨兩者的差異性呢?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四點,判斷孩子究竟是夜驚還是做惡夢。
1. 發生時間
夜驚通常發生在入睡後3小時內,此時大腦正處於休息狀態,如果從深層睡眠中切換至快速動眼期發生異常,就會產生夜驚現象。清醒前1-2小時大腦,所以容易做惡夢,清醒後也會依稀記得夢境內容。
2. 行為表現
夜驚發生時會有盜汗、呼吸急促、突然無意識尖叫等現象,難以安撫與喚醒,狀況結束後會再次入睡。如果是做惡夢,會因為害怕而驚醒,難以再次入睡。通常只有精神上的不安,不會出現過多身體反應。
3. 記憶與否
夜驚發生時段正處於熟睡狀態,腦波速度變慢,所以起床也不會記得前一晚的事情。但做惡夢的時候,大腦會處於清醒狀態,這段時間容易產生夢境,清醒後也能依稀記得夢境內容。
4. 喚醒難易度
夜驚發生在深層睡眠時期,通常不容易喚醒。但做惡夢時,大腦已經接近清醒狀態,能記得夢境內容,有可能自己驚醒,也較容易被喚醒。
判斷方法 | 夜驚 | 惡夢 |
發生時段 | 入睡後3小時內(NREM) | 清醒前1-2小時內(REM) |
行為表現 |
|
|
記憶與否 | 對前一晚的事情記憶模糊 | 能清楚說出夢境內容 |
喚醒難易度 | 不容易喚醒 | 容易喚醒 |
延伸閱讀:睡眠不足容易頭痛?原因症狀一次看
孩子夜驚怎麼辦?
如果已經透過上述判斷方法,確認孩子是夜驚發作時,建議先了解孩子在夜驚當下的狀態。夜驚發作時,孩子的大腦正處在不安與恐懼狀態,若強行喚醒或過度安撫,可能會讓他出現更嚴重的情緒反應。建議家長適當地拍拍孩子,給予安撫,避免大力搖晃或觸碰,靜靜等待夜驚狀況結束即可,隔天也避免和孩子討論前一晚的事情,讓孩子害怕入睡,導致睡眠週期紊亂,增加夜驚發生的頻率。
4方法幫助孩子改善夜驚!
雖然夜驚沒有快速解決的方法,卻有4種方法能夠降低夜驚頻率,重拾安穩睡眠:
改善方法1:養成良好睡眠習慣
白天避免孩子過度勞累,可以安排午睡減少壓力與焦慮。睡前進行一系列的睡前儀式,像是幫孩子洗溫水澡、播放助眠音樂或是陪伴孩子閱讀,營造放鬆的氣氛,以降低夜驚發生的機率。
改善方法2:建立孩子的安全感
父母可以創造出穩定又安全的睡眠環境,並擺放幾隻孩子喜歡的絨毛玩具在床邊,適當給予安撫與陪伴,來減輕孩子的恐懼和不安,預防夜驚的發生。
改善方法3:計算夜驚發生時間點,提早叫醒孩子
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夜驚發作的時段,並在發生前喚醒孩子。喚醒後,建議家長用溫和的語氣安撫孩子,告訴他現在是安全的,幫助孩子跳過夜驚的時段。
改善方法4:注意飲食狀況
含有咖啡因或重口味的飲食,會成為中樞神經的興奮劑。如果孩子在睡前攝取過多,會影響睡眠品質。建議選擇負擔輕的晚餐,才能避免孩子大腦受到刺激,進而引發夜驚。
延伸閱讀:白噪音是什麼?能幫助好眠?4大好處及注意事項一次看
延伸閱讀:如何正確睡午覺?4個技巧幫你提升午睡品質
成人發生夜驚的4種原因
了解孩子發生夜驚的原因後,接著來補充成人發生夜驚的4種原因。雖然成人發生夜驚的頻率比孩子低,但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或是有睡眠障礙,還是會引發夜驚,以下4點為成人發生夜驚的4種因素:
壓力與焦慮
如果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下,容易導致憂鬱或恐慌發生,進而影響睡眠。若無法讓大腦好好放鬆,或是出現失眠狀況,導致睡眠不足或作息不正常,都有可能引發夜驚。
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
若有創傷經歷,在睡眠時容易因為創傷壓力症候群,引起焦慮或恐懼,大腦處於緊繃與不安狀態,感覺自己正處在危險中,就會引發夜驚。
睡眠障礙
某些睡眠障礙容易導致夜驚發生,如:睡眠呼吸中止症、夢遊症。由於這些症狀的發生,讓睡眠者無法完成完整的睡眠週期,容易影響睡眠的品質,導致夜驚發生。
身體不適或藥物使用
如果睡眠者被感冒、過敏或氣喘等疾病困擾,或是服用感冒藥、過敏藥等藥物,都會影響睡眠時間與週期,增加夜驚發生機率。
成人改善夜驚方法
成人發生夜驚的原因和孩子不同,改善的方法也不一樣。許多成年人因為工作忙碌或是各種因素,容易被憂鬱與躁鬱纏身。如果你正被夜驚纏身,以下4個步驟協助你改善夜驚發生頻率,擺脫日日失眠。
- 維持穩定作息
身體疲倦容易引發夜驚,如果睡眠不足或時間不固定,都會嚴重干擾睡眠品質。建議無論是工作日還是假日,都要避免熬夜。如果睡不著,可以嘗試播放助眠音樂,或是進行靜態的閱讀活動。
- 壓力管理
焦慮和躁動會影響夜驚頻率,平時睡前可以透過瑜珈、冥想來放鬆身心,減輕工作與生活的壓力,不僅能提升睡眠品質,還可以減少夜驚發生。
- 規律運動
規律的運動能幫助全身釋放多餘的壓力與精力,促進身心放鬆並提高生活品質,並降低焦慮和情緒波動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若在睡前進行劇烈運動,很可能導致身體處於亢奮狀態,反而影響入睡,引發夜驚。
- 尋求專業醫師協助
成年人夜驚通常與心理疾病,像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、憂鬱症、抑鬱症等。如果發生夜驚的頻率較高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,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透過藥物改善夜驚的狀況。
結論
夜驚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,但只要透過適當的方法改善,就能降低夜驚狀況發生。像是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,或是注意飲食狀況,都能提升家中寶貝的睡眠品質。另外,若成年人長期受到夜驚所困,建議適當進行壓力管理,減少躁動與焦慮,或是尋求專業醫師建議,對症下藥才能求得一夜好眠。
延伸閱讀:夢遊是什麼?有哪些原因和症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