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醒後手麻怎麼辦?7招預防睡覺手麻

你是否也曾有過趴著午休或晚上睡覺,一睡醒發現手麻掉了,甚至半夜被手麻醒的經驗?通常手甩一甩過陣子就會自己恢復,但如果是經常出現睡覺手麻狀況,或手麻很久都無法緩解,就需要留意。除了可能是睡姿不良造成神經壓迫、血液循環不良,也可能是疾病導致,不同手麻位置造成的原因不同,必要時建議就醫檢查。本文將說明睡覺手麻的原因、如何舒緩以及該看哪科,幫助大家解決困擾。

睡覺手麻的11種原因

睡覺手麻的原因包括睡姿不良、枕頭高度或床墊軟硬度不適中,以及疾病導致等3大方向,以下我們整理出11種原因,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瞭解睡覺手麻的原因。

 

原因 1:睡姿不良壓迫神經

手麻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睡姿不良,導致周邊神經受到壓迫,例如:上班族、學生午休趴睡,把手壓在頭部下方,用手來當枕頭;晚上睡覺翻身、側睡,手放在身體下方或手肘過度彎曲,壓迫到手部神經,長時間下來,血液循環不良就會造成手麻。

 

原因 2:枕頭高度不合適

枕頭高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引起手麻,枕頭太高會造成頸椎過度向上彎曲,壓迫頸部神經,血液循環不佳,進而導致手麻。如果枕頭喜歡越睡越高,還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警訊,由於枕頭墊高會讓血液回流的血量減少,減輕心臟負擔,但通常心臟功能正常的人平躺不會有問題,墊高枕頭才感到舒服的人就需要留意。

 

而枕頭太低則是會讓頸椎過度向下彎曲,壓迫頸部神經,也會讓身體壓在手臂的重量增加,且容易不自覺用手當枕頭,導致手麻。

 

原因 3:床墊軟硬度不適中

床墊太軟會讓身體陷入,不容易翻身,維持同一姿勢太久、長時間壓迫下,就會引起手麻,甚至有傷害脊椎風險。至於太硬的床墊則會對身體骨頭造成局部壓力過大,重量集中在特定部位、壓迫神經,同樣會產生手麻問題。

 

延伸閱讀: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床墊?4 招選出合適的床墊

 

原因 4:腕隧道症候群

腕隧道症候群是很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,主因是手上的正中神經通過「腕隧道」(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通道),受到上方的韌帶壓迫,而導致手麻、刺痛或無力。通常會發生在手腕需要長期重複動作、過度使用手腕族群,例如:辦公室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作業員、木匠或搬運工等,因此也被稱作「滑鼠手」。

 

—–

 

原因 5:肘隧道症候群

肘隧道症候群也是一種上肢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,造成的原因是手臂上的尺神經通過手肘後面的「肘隧道」,受到壓迫,導致手痠麻、刺痛 腫脹。常見會發生在趴睡、用手肘撐桌子睡覺、打麻將等,長時間將手肘靠在桌面的動作,壓迫到手肘,而引發肘隧道症候群。

 

—–

 

原因 6:頸椎病

頸椎病是一種退化性疾病,通常會發生在年長者,或長時間低頭使用3C產品的低頭族,姿勢不良造成頸椎壓力過大,加速頸椎退化,引發頸部退化性關節炎或椎間盤突出,壓迫到頸椎神經,而造成手麻木、刺痛。

 

原因 7:其他疾病引起神經病變

糖尿病或心腎疾病引起神經病變,也會造成手麻。通常會是四肢或全身性的麻痺,少數患者只出現局部手麻。

 

原因 8:更年期

由於女性進入更年期,雌激素分泌會減少,肌腱修復能力降低,容易引發關節痛,如腕隧道症候群,導致手麻。通常隨著更年期結束,手麻症狀會逐漸消失。

 

原因 9:中風

如果只是單純手麻不一定是中風,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出現,包括身體單側麻痺無力,如單側手腳麻 、單邊視力模糊、口齒不清等,特別是40歲以上、有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,經常頭痛、暈眩、頭部腫脹等族群,就需要留意,可能是中風的徵兆。

 

原因 10:末梢循環不良

四肢遠端(最末端)的血管較細,如果因為神經緊張而收縮,或血中膽固醇過高阻塞血管,就會造成血流不順暢,引起手麻。

 

原因 11:自律神經失調

自律神經是人體重要的神經控制系統,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手腳感覺異常,如麻痺、疼痛等,通常會伴隨出現呼吸困難、心悸、暈眩等症狀。

 

延伸閱讀:床墊太軟的 3 大原因|學會如何改善、遠離痠痛的方法

從手麻位置與症狀判斷問題

不同手麻位置與症狀,造成的原因或可能疾病不同,以下我們將常見的手麻症狀以及對應的疾病整理成表,幫助大家更好判斷:

 

手麻位置、症狀

可能的風險

手掌、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及無名指一半會麻、刺痛

腕隧道症候群

無名指一半和小指會麻

肘隧道症候群

從肩頸一路到手臂、手肘、手指麻木、痠痛

頸椎病

手指或腳趾尖麻木、脹痛,且容易有手腳冰冷感

末梢循環不良

從肩部到手臂、手肘、手腕有麻感、疼痛,伴隨呼吸困難、心悸、胸悶、頭痛、頭暈 

自律神經失調

身體半邊麻、單側手腳痲,伴隨暈眩、頭痛、臉麻

中風

如何舒緩手麻?4種方式幫助緩解

一般來說,短暫或偶爾的手麻可以透過穿戴護具放鬆伸展手腕,讓手肘和手腕伸直甩手、左右搖晃手腕雙手沖洗或泡溫水,增加血液流動等4種方式,舒緩手麻帶來的不適。

 

  • 穿戴護具:配戴護腕可以保持手腕中立,避免手腕過度使用、彎曲,對腕隧道持續造成壓力,幫助減輕手麻不適。
  • 放鬆伸展手腕:先將手往前伸、手肘伸直,用另一手將手掌往上扳,掌心朝外,伸展手腕;接著改將手掌下壓,掌心朝內,彎曲手腕,重複手腕伸展、彎曲動作,幫助手腕放鬆。
  • 甩手:左右搖晃手腕,直到麻木感消失即可,注意在搖晃過程中不要過度用力。
  • 雙手沖洗或泡溫水:將雙手放在溫水中,反覆沖洗或浸泡約3-5分鐘,增加血液流動,也可以搭配手腕伸展、彎曲動作,緩解手麻。

 

但如果手麻症狀持續且頻率變高,建議就要就醫檢查與治療,透過止痛消炎藥、針灸,緊急處理手麻造成的不適,至於手麻就醫該看哪科,下個段落將進一步說明。

睡覺手麻看哪科?

如果有經常手麻的狀況,建議先判斷可能的原因,再依照不同原因尋求專業醫師診斷,以下整理不同手麻原因與對應的科別,提供大家參考:

 

手麻原因

就醫科別
腕隧道症候群

神經內科、疼痛管理科

頸椎疾病

神經內科、骨科、疼痛管理科
糖尿病

新陳代謝科、一般內科、家醫科

疾病引起的神經受損

神經內科

更年期

婦產科

疑似中風

急診

 

如果不確定手麻原因,可以先看神經內科,讓醫師協助診斷症狀與檢查;若是手麻有伴隨疼痛症狀,也可以看疼痛管理科,先處理麻痹、疼痛問題,再進一步找到確切原因,轉診到相對應的科別;或到復健科用核磁共振或肌電圖檢查並治療。

7招預防睡覺手麻,從日常生活做起

手麻問題可大可小,為了避免手麻狀況造成身體不適,甚至影響到睡眠,我們可以透過7招日常生活就可以做的事,預防睡覺手麻:

 

調整睡姿

最好的睡姿是平躺/仰躺,雙臂向上、往兩側伸展,可以減少造成頸椎壓力以及壓迫到肩膀、手肘、正中神經。儘量不要趴睡或蜷曲側睡,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,還會壓迫到肩頸、手肘神經,建議午休可以用頸枕往後靠在椅子上,或搭配午睡枕、小抱枕趴在桌上,避免直接用手當枕頭。至於偏好側睡的話,可以抱著一個枕頭或抱枕,防止身體蜷曲增加腕隧道壓力,或配戴護腕,保持手腕中立。

 

減少頸部不良姿勢

減少低頭使用3C的時間,避免頸部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造成頸椎壓力,加速頸椎骨退化。

 

頸椎伸展運動

多活動頸部,做頸椎伸展運動,可以減少頸椎壓迫。眼睛直視前方,左手繞過頭頂,輕壓右耳,讓頭部往左邊靠近,停留約5秒後換邊;接著讓頭往前低、靠近胸口,維持5秒後,再往後仰到極限位置,停留5秒,左右前後重複動作,舒緩頸椎壓力。

 

手部伸展運動

將五指張開垂直壓在桌上,維持5秒;接著握拳5秒,再將五指張開,重複動作,伸展手部、預防手麻。

 

高度適中的枕頭

挑選高度適中、適合自己的枕頭,避免枕頭過高、過低,壓迫頸部神經、血液循環不佳。

 

延伸閱讀:枕頭高度要多高?4大睡姿、4步驟挑選睡眠幫手!

 

軟硬度合適的床墊

選擇軟硬度適中的床墊,確保能支撐肩膀、臀部和膝蓋,讓脊椎成一直線。

 

延伸閱讀: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床墊?4 招選出合適的床墊

 

補充維生素B12

補充維生素B12,可以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,或食用富含B12的食物,如肝臟、魚類、肉類、雞蛋、牛奶。

手麻相關的常見2疑問

手麻如何自我檢測?

最常見的是運用法倫氏檢查(Phalen test),將雙手手腕彎曲向內,手指朝下、手背貼手背,與手臂呈90度,持續動作1分鐘,如果手指出現麻木或刺痛,就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。

 

—–

 

另外,輕敲手肘內側,如果有麻痛感,可能是肘隧道症候群;前後左右轉動脖子,如果有引發手麻,可能是頸椎間盤突出;手掌和手指明顯比他人溫度低、顏色偏暗紅色或紫色,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。

 

打疫苗會手麻嗎?

答案是:會,打各種疫苗都可能出現格林-巴利症候群(Guillain-Barré syndrome),造成免疫系統攻擊神經,引發手麻症狀。

結論

輕微的睡覺手麻可以透過簡單的舒緩方式即時處理,或從日常生活著手預防手麻,但如果症狀嚴重,導致手部動作出現障礙,例如:拿不住東西、穿衣無法扣鈕扣,麻痹、疼痛往上延伸到前臂、手肘、上臂、肩膀及頸部,甚至感覺神經失去功能,建議及時就醫診斷,才能對症下藥,徹底解決睡覺手麻的困擾喔!

 

延伸閱讀:睡覺磨牙懶人包|磨牙原因、解決方法一次看

延伸閱讀:睡覺腰痛8大原因!改善方法、看哪科一次解答

延伸閱讀:枕頭挑選全攻略|一次學會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枕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