床墊每天使用,難免有磨損傷害的情況,其中床墊凹陷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。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床墊有沒有凹陷?床墊凹陷是怎麼造成的?遇到床墊凹陷時,該怎麼辦呢?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補救?本篇文章將帶大家更深入認識床墊凹陷。
如何確認床墊是否凹陷?
起床後的感覺
首先,如果起床之後,仍感到疲憊,或是有肌肉痠痛的感覺,可以進一步檢查床是不是有嚴重的凹陷問題。
躺在床上的感覺
躺在床上時,發現床墊有以下情況,也可能是床墊凹陷的跡象,就需要更花一些時間,檢查床墊是否可以繼續使用。
- 彈簧床墊發出聲音:床墊裡的彈簧老舊、壞損後,會因為受到壓力而發出「吱吱」的聲音。這時彈簧已失去原有的彈力,降低床墊整體的支持力。
- 感到身體傾斜:通常代表床墊已經嚴重凹陷和變形,無法再提供應有的支撐。
- 感到身體位下沉:身體下沉的原因是失去支撐,因此身體某部位下沉,極可能是床墊的彈簧彈性疲乏,沒有了彈力和支撐力。
- 摸到彈簧的形狀:也是彈簧喪失彈力的跡象。
測量床墊凹陷 3 步驟
如果有上述的情形,或是床墊上有肉眼可見的凹陷,可以借助方便、好取得的工具和以下 3 個簡單的步驟測量床墊凹陷的程度。
- 首先把床墊移至平坦處
- 確認床架是否壞掉
- 測量床墊凹陷處
1.首先把床墊移至平坦處
床墊也可能是因為放置於不平或是不適當的床架上而感生凹陷,如果要深入了解床墊凹陷的現象,首要之務是將床墊移動至沒有凹凹凸凸、高低不整的平面上。才能檢查是凹陷的罪魁禍首是床架還是床墊本身。
2.確認床架是否壞掉
移開床墊之後,可以先觀察床架是否壞掉,有沒有傾斜或塌陷的情形。把水平儀或是直尺放在床架上檢查,直接用肉眼平視也可以。如果排除床架問題,可以把注意力轉往床墊本身了。
3.測量床墊凹陷處
測量床墊凹陷的程度前,記得先拆掉床包和移開床上的物品。測量所需要的工具很簡單,只要直挺、長度足夠的棍棒或表面平整的物品(例如:木板或托盤)和尺就可以了。
測量方式時,把長直的物品放於凹陷處上,然後再用尺測量塌陷處最深的地方以及長直物品之間的距離。如果量出來的距離,超過 3 公分那就需要正視床墊是否有凹陷問題。
如果凹陷在 3 公分以內,可能是床墊睡久了自然出現的人體壓痕。超過 3 公分,可能需要考慮換新床墊了。
*人體壓痕是什麼呢?
現代床墊的設計讓床墊在使用後產生人體壓痕。和床墊凹陷一樣,床墊上的因人體壓痕產生的凹槽在床位受壓的時候,也是肉眼可見的。那這樣我們要如何區分人體壓痕跟床墊凹陷呢?
第一,床墊凹陷和人體壓痕所造成的下凹程度不同。人體壓痕通常會小於 3 公分。第二。人體壓痕的形狀通常隨著人體曲線而有不同。但床墊凹陷則是沒有高低起伏的凹槽。人體壓痕不但是正常的現象,還有助於脊椎保持平衡喔!
床墊凹陷補救 3 招
檢查完床架和床墊,發現床墊有些微凹陷,可以怎麼處理呢?以下 3 個方式,可以補救床墊凹陷現象。
1.更換床架
如果是床架支撐力不夠,也會影響床墊可以給人體的支撐。改用支撐力較強或是平整、沒有歪斜的床架,可以改善問題。
2.旋轉床墊
床墊發生凹陷,但還沒有很嚴重的話。可以將床墊平行的轉向(不要翻面喔)。改變自己躺床的位置,暫時停止施加壓力於已經凹陷處。
3.在床墊上使用薄墊
在床墊凹陷少於 3 公分時,也可以選擇在床墊上鋪上一層薄墊,加強支撐度。
床墊凹陷的原因有哪些?
雖然使用年限較久,床墊也算是消耗品的一種。長期承受人體的重量,一定會有老化和損壞等問題。床墊凹陷現象因而產生,如果深入探究,床墊凹陷大多是由以下 5 種因素造成的。
1.使用年限已到
床墊組成的材質各有不同,使用壽命也會因此有差異。大部分的床墊壽命為 7-10 年,床墊內部材質老化之後,床墊無法再提供身體應有的支撐,對人體健康有害。價格相對便宜的床墊較可能使用品質不佳的材料,壽命又會更短。應多注意床墊是否有發生凹陷等問題。
2.床墊底層不平整
床墊可以簡單分成上墊和下墊。上墊負責提供舒適度,包含表布和舒適層,使用乳 膠、泡棉或記憶棉等材質。下墊是提供主要支撐的部分,常見的材料是彈簧,底下再放置一層底層。如果下墊底層本身就不平整,就會使得彈簧受力不均。久而有之,受壓過多的彈簧容易先失去彈力,甚至變形,床墊也就會因而凹陷。
3.使用不適合的床架
床架和床墊一樣有百百種。選擇床架的時候,也要考慮到床墊尺寸和本身特性以及床架是否能充分支撐床墊。使用不適合的床架,較容易出現歪斜等問題。使床墊凹陷提早發生。常見的床架類型有:排骨式床架、網格狀床架、平面式床架、坎入式床架。
- 排骨式床架較有彈性,也較透氣。但支撐點少,搭配獨立筒床墊需要注意骨架間的距離。不然可能將床墊底部擠壓至排骨架之間,日積月累下來造成床墊變形。
- 網格式也是較透氣,不過網格的大小會影響獨立筒床墊是否受力均勻,網格邊長 以 2.5 公分以內為佳 。
- 平面式床架可提供穩固的支撐,但彈性較小,且床墊可能是移位。同時也要注意 床架的木板厚度是否適中。木板太薄,承受重量過大而彎曲,也會影響床墊支撐功能。
- 坎入式床架有平面式床架的優點,但解決了床墊移位的困擾。
4.長期受力不均勻
床墊受壓不均勻的話,床墊長期受到較多壓力的部分,容易變形,並失去支撐力。造成床墊凹陷,受力不均勻的原因可能有:床墊超出床架、常踩在床緣、超過承重限制、用力跳床,或以尖銳物品向床墊施壓等人為不當使用。
5.床墊髒污受潮
髒污和潮濕會加快床墊受損的情況。舉例來說:汗水和經血滲入床墊後,會形成適合細菌滋生的環境。尿液散發的熱氣也可能損害乳膠內部的結構 ,並有助於塵瞞生長。這些都會加速床墊材質分解。另外,床墊內部受潮之後,增加發霉的可能性,上墊和下墊都會受影響,導致床墊凹陷。
預防床墊凹陷的 5 方法
了解造成床墊凹陷的原因之後,可以對症下藥、防患於未然,延長床墊的使用年限。
1.正常使用床墊
不在床墊上跳躍,或使用尖銳物品,也不要踩在床緣等。在使用的過程,將床墊受壓不均勻的機會減到最低。
2.使用保潔墊
保潔墊通常鋪在床墊和床包之間。增加床墊對於髒污和液體的防護,阻止體液或其 他液體滲透進床墊,讓床墊維持乾燥和清潔,避免床墊材質提早分解。
延伸閱讀:保潔墊是什麼 ?定義、7 個種類、5 大用途超詳盡解析
3.定期清潔床墊
定期使用吸塵器除去床墊中的塵蟎,並且幫床墊消毒殺菌。但是要注意含有強酸或強鹼的清潔劑,會破壞床墊表布,也可能和內部材質產生不良的化學反應,對延長床墊使用並無益處。也可以用 70% 的消毒酒精擦拭床墊,消除表面細菌。
4.適當散熱
床墊悶熱的話,也容易受潮。每天睡醒之後,掀開棉被可以讓入睡時累積在棉被和床墊之間的水氣蒸發,減少細菌滋生的機會。每隔一段時間,也可以將整個床墊立起來,讓電扇對著吹 ,使床墊能好好通風。降低發霉機率。
5.定期床墊轉向
前面提到過,如果床墊有些微凹痕,可以透過旋轉床墊,改變床墊受壓的區域,讓床墊受力平均。平常保養床墊,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式,避免因床墊受力不均 ,部分彈簧提早彈性疲乏。新購買的床墊可以較頻繁地轉向,例如:每週轉向,床墊使用 3 至 6 個月後,改為半年轉向一次。.
床墊凹陷的常見迷思
- 床墊變軟是凹陷嗎?
如果只有變軟,看不出來凹陷,就不是床墊凹陷問題喔。新買的床墊經過正常使用後,觸感更加鬆軟,是正常的物理現象,有時候稱作床墊回軟。
- 怎樣算床墊嚴重凹陷呢?
每家床墊廠商對於床墊凹陷的程度定義不同,大多在 3~5 公分之間。如果測量後發現床墊下凹已經達到廠商規定的範圍,可以聯絡廠商幫忙處理床墊凹陷問題。
- 老舊床墊發生嚴重塌陷,翻面可以繼續睡嗎?
不行喔。如果床墊嚴重塌陷,代表下墊的材質很可能已經失去支撐力。床墊翻面後,可以提供的支撐力還是不足的。因此不建議床墊嚴重塌陷後,翻面繼續睡。
- 老舊床墊發生嚴重塌陷,可以維修嗎?
床墊一般是可以拆開,替換壞掉的材料維修。過保的老舊床墊維修費用算起來不划算,大部分使用者會選擇購買新的床墊。
- 為什麼有些床墊不會凹陷?
設計比較老舊的床墊沒有舒適層,因此比較不容易有凹陷的問題。
床墊凹陷太過嚴重的話,如何處理呢?
床墊如果出現嚴重凹陷、變形等問題,最好盡快淘汰,更換成支撐力充足的床。如果還在保固期內,依保卡規定,聯絡廠商討論解決辦法。過保的話,就只好趕快買一張新的床墊!
延伸閱讀:床墊多久換新的?學會延長床墊壽命的小技巧
結論
床墊如果不能充分支撐人體,會造成各式健康問題:肌肉痠痛、脊椎歪斜、睡眠不足、記憶力變差等。發生凹陷,可能會讓床墊支撐力下降,是個不得輕忽的問題。為了身心著想,好好保養床墊,並留意床墊有沒有出現異樣自然也相當重要。如果發現床墊凹陷了,須盡快採取行動補救或是直接更換床墊。
延伸閱讀:涼感床墊有用嗎?5大涼感材質助你入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