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有過睡覺睡到一半全身搔癢的情況呢?睡覺突然全身癢,除了可能是皮膚乾燥之外,也可能是平時缺乏保養。雖然抓癢可以稍微緩和,卻不能完全消除。造成皮膚癢的成因有很多,建議要先了解問題根源才能對症下藥。本文將帶你了解睡覺突然全身癢的 8 大成因,並告訴你 6 個改善狀況的小秘訣!
睡覺突然全身癢怎麼辦?8 個搔癢成因一次看
夜間搔癢的原因多元,為了幫助你更清楚找到問題根源,我們將成因歸納為由外在環境刺激引發的「環境因素」,以及與身體內部狀態產生的「心理與疾病因素」。以下將為你逐一解析成因,幫助你判斷自己的搔癢根源。
環境因素
睡覺突然全身癢,多半是因為環境因素影響。由於台灣氣候潮濕,也是最適合過敏原生長的環境。如果發現身上起疹子,或是出現喉嚨搔癢、打噴嚏的症狀,建議可以從環境著手尋找根本原因。
環境原因1:夏季濕疹
當進入夜晚後,人體為了進入深層睡眠狀態,會遵循晝夜節律來降低核心溫度,主要透過肌膚排汗來進行散熱,而在台灣這種高溫潮濕的環境下,排汗量也更大,汗水中的廢物也會長時間附著在皮膚上。這些刺激物會堵塞毛孔、引發黴菌滋生,導致皮膚出現紅、腫、癢等症狀,進而干擾睡眠。建議在睡覺的時候,利用冷氣或風扇降低室內溫度,或穿著寬鬆、透氣的睡衣,來減少汗水滯留。
環境原因2:秋冬季乾癢
秋冬換季或室內溼度不足的時候,身體容易出現「乾燥型濕疹」。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下降,皮膚中的水分會加速散失,導致肌膚變得乾燥、血管收縮,神經也會變得更敏感,皮膚也容易出現網格狀的乾紋,並出現搔癢感。如果發現室內太過乾燥,可以利用加濕器,讓室內溼度維持 40% 至 60%,來減緩皮膚水分的流失。
環境原因3:過敏原(黴菌、塵蟎)
台灣氣候潮濕,室內濕度通常會落在 70% 至 80%,這種環境正好成為黴菌與塵蟎的溫床,再加上人體在睡眠的時候會分泌汗水、皮脂與皮屑,不僅提供了過敏原豐富的養分,也加速其繁殖速度。在這樣的條件下,塵蟎與黴菌會迅速滋生,若人體長期接觸充滿過敏原的寢具,容易導致皮膚紅腫、搔癢等不適感,甚至影響睡眠品質。想要維持寢具的整潔,建議至少每週清洗一次,才能殺死塵蟎並洗去過敏原。
環境原因4:蚊蟲叮咬
半夜睡覺的時候,皮膚出現搔癢,不一定是因為溫度影響,也可能與蚊蟲叮咬有關。由於蚊子具有趨暗性,喜歡在夜間活動,且容易被人體睡眠時大量排出的二氧化碳吸引,可能出現被蚊子叮咬的情況。此外,若床鋪或寢具沒有定期清潔,還可能孳生床蝨,叮咬後容易引發皮膚搔癢的狀況,甚至會影響睡眠品質。平時可以利用紗窗來阻擋蚊子進入室內,或是定期清洗寢具來杜絕床蝨叮咬。
心理因素與疾病
除了環境因素之外,心理狀態與疾病也可能影響皮膚健康,進而引發皮膚搔癢的問題。許多人在壓力大、內分泌失調或罹患某些疾病的時候,皮膚特別容易感到乾燥或發癢。
心疾原因1:壓力過大
現代人生活節奏速度快,工作或人際關係都可能帶來心理壓力。當人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容易影響到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,身體也會釋放名為「皮質醇」的壓力荷爾蒙,進而引發過敏反應與肌膚搔癢感。如果想改善這種狀況,建議在睡前安排簡單的伸展或瑜珈,藉由溫和的運動來放鬆身心,減少壓力帶來的不適。
心疾原因2:甲狀腺問題
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方的內分泌腺體,負責分泌甲狀腺素來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。當甲狀腺出現亢進現象,會導致體溫升高、心跳加快,皮膚也會變得潮濕溫暖,進而感到搔癢。而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時候,則會降低新陳代謝速度,皮脂腺與汗腺分泌減少,導致皮膚乾燥、粗糙,還可能破壞皮膚屏障的完整性,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發搔癢感。這時候就可以尋求內分泌科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,透過藥物或其他醫療手段來調節甲狀腺功能 。
心疾原因3:自體免疫系統失調
當免疫系統出現異常,身體可能會攻擊自身組織,皮膚也更容易出現發炎反應。例如紅斑性狼瘡、乾癬或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,導致皮膚乾燥、出現紅斑或搔癢感,並伴隨關節痛、疲倦和其他全身性症狀。在這種情況下,已經無法透過塗抹乳液或更換環境改善,建議盡快就醫檢查,避免耽誤病情。
心疾原因4:荷爾蒙變化
女性在月經期間、懷孕或更年期的時候,容易因為雌激素或黃體素改變,導致肌膚出現乾燥的情況,進而引發搔癢感。荷爾蒙變化不只會影響皮膚的保水能力,還會干擾皮脂腺分泌,使肌膚敏感度上升。若皮膚癢的情況經常出現在生理時期,就可能與荷爾蒙變化有關,建議可以透過調整作息、飲食或尋求專業醫師協助。
睡覺全身癢怎麼辦?6大舒緩方式一次看
夜間搔癢不僅影響睡眠品質,還可能因為過度搔抓而傷害皮膚。以下提供 6 種有效的舒緩方式,幫助你擺脫夜間癢的困擾。
舒緩方式1:定期更換寢具
在溫暖潮濕的情況下,床鋪容易在吸收人體的汗水、皮脂後,產生大量過敏原滋生,並直接刺激皮膚,引起發炎或搔癢症狀,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或過敏體質者影響更大。建議每週至少以 50℃ 以上的熱水清洗床單、床套與被套,利用高溫殺死塵蟎並洗去過敏原,才能從根本杜絕過敏原,減少皮膚在睡眠中接觸刺激物的機會。
舒緩方式2:塗抹乳液
缺水是造成皮膚搔癢的主要原因之一,特別是在淋浴後,肌膚表面的水分會快速蒸發。建議在擦乾身體後適當塗抹成分單純、無香精的保濕乳液,才能鎖住水分,修復與強化肌膚屏障,降低因乾燥引起的搔癢感。
舒緩方式3:加濕器或除濕機
在乾燥的秋冬季節中,或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,空氣中的水分含量降低,會加速皮膚表層的水分流失,導致肌膚變得乾燥、緊繃,進而引發搔癢感。建議可以在睡前使用加濕器,將室內濕度維持在 40%-60% 之間,才能減輕因為乾燥引發的搔癢感。如果環境過於潮濕悶熱,則可以使用除濕機將濕度控制在適合的範圍內,減少黴菌與塵蟎滋生,打造最舒適的睡眠空間。
舒緩方式4:適時補充水分
當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的時候,皮膚細胞無法獲得充足的水分滋養,進而影響新陳代謝與自我修復能力,容易使肌膚屏障功能下降,變得乾燥粗糙、容易敏感,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也會下降。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衛教新聞來看,成年人一天需要攝取的飲水量大概是 1,440-1,920 毫升,而國小學童至少飲用 1,500 毫升的水,才能保持肌膚的彈性與光澤。
舒緩方式5:穿著吸濕排汗、寬鬆的衣物
睡眠時穿著的衣物材質,也會直接影響皮膚的感受。如果穿著緊身、不透氣材質(如:聚酯纖維、尼龍)製成的睡衣,不僅容易因摩擦產生物理性刺激,更會阻礙汗水蒸發,將濕氣和熱氣悶在皮膚表面,引發毛囊炎、濕疹等問題。建議可以挑選寬鬆、透氣或是具備吸濕排汗的純棉材質,來減少汗水停留在肌膚的時間,以降低皮膚搔癢的可能性。
舒緩方式6:補充所需養分
缺乏維生素 D、E 或 Omega-3 脂肪酸的時候,皮膚容易變得乾燥敏感。透過均衡飲食或必要的營養補充品,可以改善皮膚健康,進而降低癢感發生的頻率。
- 維生素 D: 不僅和骨骼健康有關,更具備調節免疫系統、抑制發炎反應的功效。當體內缺乏維生素 D 的時候,皮膚容易出現濕疹症狀。除了可以透過適度日曬來補充外,也可以從鮭魚、牛奶、蛋黃等食物中攝取。
- 維生素 E:具備抗氧化的功效,能保護皮膚細胞的細胞膜,降低受到自由基的攻擊來延緩老化,同時鞏固皮膚屏障、鎖住水分,讓肌膚維持潤澤與彈性。平常可以從綠色蔬菜、酪梨與各類堅果中攝取維生素 E。
- Omega-3 脂肪酸: 一種強效的抗發炎營養素,可以幫助調節體內的發炎反應,減輕濕疹等發炎性皮膚病,並維持皮膚屏障的完整性和柔韌性。平時應多攝取鯖魚、鮭魚、亞麻籽或核桃,來補充身體所需的 Omega-3 脂肪酸。
半夜悶熱好難受?選擇安庭家居,幫助你夜夜好眠!
如果你發現肌膚敏感的來源可能與寢具有關,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挑選,不妨將選擇交給安庭家居!安庭家居不僅提供多款舒適、親膚的寢具,更貼心推出多種色系與材質,讓你能依照需求與喜好挑到最適合的款式,打造專屬於你的安心睡眠環境。
- 涼感材質,適合怕熱多汗者
- 天絲材質,適合肌膚敏感者
結論
睡覺突然全身癢的原因多元,包含環境、體質與心理因素。如果想改善搔癢狀況,可以先從定期清潔寢具、做好皮膚保濕開始。但如果發現搔癢症狀持續,即便更換寢具也沒有改善,建議立刻尋求專業醫師協助,才能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,真正告別夜間搔癢,夜夜好眠!
延伸閱讀:枕頭多久洗一次?清潔頻率與保養秘訣總整理
延伸閱讀:2025年涼感墊推薦指南:一篇掌握涼感墊挑選 4 技巧!
延伸閱讀:涼感被怎麼選?掌握 4 大選購要點,讓你一覺好眠到天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