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正確睡午覺?4個技巧幫你提升午睡品質

睡午覺,對許多人來說,是一天中寶貴的充電時光。正確的午睡不僅能恢復精神和體力,還能提升健康和工作效率。在本文中,安庭家居將帶你了解睡午覺的相關知識,包括各年齡層睡午覺的好處、可能引發的壞處,以及最佳的午睡時間和時長。同時,我們還會分享正確的午睡姿勢、提升午睡品質的實用方法,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午睡方法,讓每天的午休都更健康、更有效率!

各年齡層睡午覺的好處

許多人以為只有嬰兒才需要午睡,但事實上,適當的午睡對於不同年齡層都有顯著的好處。無論是處於成長中的兒童及青少年,壓力大的成年人,還是需要養生的老年人,午睡都是提升健康的重要方式。以下將分別說明各年齡層睡午覺的好處:

嬰幼兒(0-6歲):提升記憶力、穩定情緒

適當且良好的午睡習慣,對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具有多方面的好處。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(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,UMASS Amherst)於201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,透過圖像記憶實驗測試學齡前兒童的記憶表現。研究結果發現,午睡的孩子在辨識圖案位置的準確率達75%,比未午睡的孩子高出10%。此外,美國亞利桑那大學(University of Arizona,UA)針對39名3歲幼兒進行的研究也顯示,午睡能明顯提升幼兒的記憶力與學習能力。

同時,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指出,午睡有助於降低壓力荷爾蒙「腎上腺皮質醇」的分泌,能穩定孩子的情緒。午睡後,孩子的情緒更為平和穩定,較少出現暴躁情況,並能對環境作出更敏捷的反應,專注力和學習表現也隨之明顯提升。

兒童及青少年(7-17歲):增強學習表現、減少行為問題

睡午覺對成長中的兒童及青少年有哪些好處呢?美國賓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,UPenn)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,UCI)曾共同發表一項研究,指出午睡有助於改善學童的學業成績,並增強情緒控制能力。

研究對2928名10-12歲小學生的午睡頻率與持續時間進行分析,並在他們完成小學六年級學業前,測量體重、幸福感、血糖水平等健康指標,同時收集老師對學生行為與學業表現的評估。結果顯示,每週午睡至少3次的學生,其學業成績平均提升7.6%,並且比未午睡的學生更快樂,自我控制能力更強,行為問題相對較少。

成年人(18-59歲):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

睡午覺不僅對嬰幼兒、兒童及青少年有幫助,其實對於成年人的好處也不少。研究顯示,午睡能促進大腦修復,增強記憶力與學習能力,特別是在前一晚睡眠不足的情況下,短暫的午睡可以迅速提振精神,讓下午的工作與學習效率更佳。國際期刊《Heart》的一項研究更指出,每週午睡1至2次的人,其中風與心衰竭的風險比完全沒有午睡習慣的人降低了48%,顯示午睡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。

此外,午睡也能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,研究發現,午睡有助於刺激淋巴細胞,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,進而舒緩壓力、提高抵抗力。心理層面上,適度的午睡能穩定情緒,改善專注力,幫助成年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保持高效與積極的狀態。

老年人(60歲以上):增強認知功能

睡午覺對老年人最大的好處在於「增強認知功能」。上海交通大學於202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,針對2214名60歲以上健康長者進行「認知功能」測試,結果顯示,有午睡習慣的老年人在測試中的表現明顯優於沒有午睡習慣者。

此外,美國賓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,UPenn)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(Johns Hopkins University,JHU)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,調查了2974名65歲以上老年人的午睡習慣,結果發現,午睡約1小時的老年人在認知能力測試中的表現最佳,優於不午睡、午睡少於30分鐘或超過90分鐘者。同時,這些老年人的心智能力平均比其他同齡人年輕約5歲。

睡午覺可能引起4個壞處

雖然有多項研究顯示睡午覺對健康有許多好處,但如果午睡時間過長或姿勢不良,可能導致以下4個壞處:

睡眠慣性(Sleep Inertia)

午睡時間過長可能導致「睡眠慣性」,讓人醒來後感到昏沉、反應遲鈍。這是因為長時間午睡,會讓睡眠從淺層逐漸進入深層階段,深層睡眠階段的腦部活動減緩,大腦處於完全放鬆狀態,此時被迫醒來,大腦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至清醒狀態。不僅醒來時容易感到疲累,還可能影響接下來的工作或學習效率。

夜間睡眠品質下降

長時間午睡或太晚才開始午睡,會壓縮夜間睡眠時間,打亂生理時鐘,導致入睡困難或夜間頻繁醒來,進而影響整體睡眠品質。特別是老年人或患有睡眠障礙(如失眠症或睡眠呼吸中止症)的人,過長的午睡可能進一步加重睡眠問題,讓夜間的深層睡眠比例減少,導致日間精神狀態不佳。

延伸閱讀:【睡眠不足頭痛】

肩頸肌肉緊繃痠痛

午睡姿勢不良,尤其是學生或上班族習慣趴在學校課桌或辦公桌上睡覺時,容易導致肩頸肌肉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,進而引發痠痛甚至落枕問題。

手麻、眼球壓迫

如果在午睡時趴在手臂上,可能會壓迫手臂的神經與血管,導致手麻或無力。此外,長時間將臉部貼壓在桌面上,可能會對眼球造成壓迫,進而增加眼壓。若長期保持這種姿勢,可能提高青光眼或黃斑部病變等視力問題的風險。

睡午覺要睡多久?

我們在前面有提到,午睡時間過長,可能帶來負面影響(如夜間睡眠品質下降),那到底睡午覺要睡多久才是最剛好?以一般成年人來說,最佳的午睡時間為15-30分鐘。超過30分鐘後,睡眠可能會進入深層階段,這時容易引發「睡眠慣性」,導致醒來後感到昏沉。

不過,由於嬰幼兒仍處於成長發育階段,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;而老年人則因身體機能衰退,睡眠結構發生變化,深層睡眠比例減少,入睡所需時間較長,且夜間易頻繁醒來,導致他們的睡眠時間通常較短。因此,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午睡時長建議都不相同。

舉例來說,0-3個月的新生兒每天的總睡眠時間可達14-17小時,通常分散在白天和晚上,因此不需要特別限制午睡時長。4-12個月的嬰兒建議午睡總時長為2-3小時,可以分為上午和下午的2-3次小睡,例如上午睡1小時,下午再睡1-2小時。4-6歲的兒童對上午小睡的需求減少,建議保留下午1-1.5小時的午睡即可。

7-12歲的兒童睡眠需求逐漸接近青少年或成年人,下午進行約半小時的短暫午睡即可達到放鬆效果。至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,則建議將午睡時長控制在1小時以內,以避免影響夜間睡眠。以下是各年齡層所需的總睡眠時間及午睡建議時長,供大家快速參考:

年齡層 每日建議睡眠時間 午睡時長
0-3個月(新生兒) 14-17小時 不限制
4-12個月(嬰兒) 12-16小時 2-3小時(分2-3次)
1-3歲(幼兒) 11-14小時 1-2小時(分1-2次)
4-6歲(學齡前兒童) 10-13小時 1-1.5小時
7-12歲(兒童) 9-11小時 0.5小時
13-17歲(青少年) 8-10小時 0.5小時
18-59歲(成年人) 7-9小時 0.5小時
60歲以上(老年人) 7-8小時 1小時

 

最好的睡午覺時間點?

除了午睡的時間長度外,午睡的時間點也非常關鍵。根據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(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,VCU)心理學系副教授 Natalie Dautovich 指出,最佳的午睡時間是下午1點到3點之間

盡量避免在下午3點後才開始午睡,容易影響晚上的睡眠。然而,實際的午睡時間點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睡眠需求、年齡和身體狀況等進行彈性調整。一般來說,最好在晚上睡覺前8小時結束午睡。例如,平時都晚上10點睡覺,建議最晚在下午2點前結束午睡。

如何正確睡午覺?

哪種睡午覺的姿勢才是最好的呢?如果是假日午睡,仰躺在床上是最理想的選擇;但對於平日的上班族來說,建議使用U型頸枕,並將椅子調整到舒適的角度,往後靠在椅子上,讓頸部能夠獲得良好的支撐。

許多學生和上班族習慣在學校或辦公室直接趴在桌上睡覺,其實這樣的姿勢不太建議。趴睡不僅容易壓迫手臂、臉部和眼睛,可能導致手麻、眼球壓迫等問題,還會讓頸椎和腰椎長時間處於不自然的扭曲狀態,增加椎間盤突出或腰痛的風險。

此外,趴睡還可能壓迫到心臟、肺部和胃腸,進而影響呼吸和消化。如果實在無法避免趴睡,例如,學校椅子較低,難以將頭頸往後靠,則可以考慮使用午睡枕或小抱枕,放在額頭下方,取代用手當枕頭,這樣會更加舒服並減少不適。

延伸閱讀:仰睡、側睡、趴睡,哪種睡覺姿勢對健康最好?
延伸閱讀:【嬰兒趴睡】

4招幫助午睡睡得更好!

以下我們整理了4個小技巧,能幫助提升午睡的品質:

第1招:睡午覺前喝咖啡

睡午覺前喝一杯咖啡能幫助提升午睡後的清醒度。由於咖啡因大約需要20-30分鐘才能開始發揮作用,而這剛好是適當的午睡時長。醒來後,會讓人感到更加有精神、減緩疲勞。

第2招:營造陰暗安靜的環境

午睡的環境非常重要,建議關閉燈光,拉上窗簾,並確保周圍安靜。如果無法控制環境噪音,可以考慮使用耳塞來隔絕外界干擾,或聆聽白噪音,幫助快速入睡。

第3招:搭配午睡枕或頸枕

如果您需要在辦公椅上或其他不太舒適的地方午睡,使用專門的午睡枕或U型頸枕可以有效提供頸部支撐,避免不良姿勢對肌肉和脊椎造成負擔。

第4招:設定鬧鐘,避免午睡過長

午睡時間過長會導致「睡眠慣性」,因此建議設定鬧鐘提醒自己午睡時間,最好控制在20-30分鐘之間,避免感到昏沉和反應遲鈍。需要稍微注意的是,如果使用手機設定鬧鐘,盡量避免太過尖銳或急促的鬧鈴聲,以輕柔的音樂為主,避免突然醒來造成壓力。

延伸閱讀:白噪音是什麼?能幫助睡眠?4大好處及注意事項一次看
延伸閱讀:喝茶睡不著怎麼辦?6招改善困擾、注意事項一次看

睡午覺的3個常見問題

睡午覺睡到一半被打斷會怎麼樣嗎?

午睡睡到一半被打斷,可能會導致「睡眠慣性」,讓人感到頭昏腦脹、精神不集中。這是因為當大腦尚未完全脫離深層睡眠階段時被喚醒,身體需要更多時間恢復清醒狀態。為避免這種情況,建議設定短暫的午睡時間(如15-30分鐘)並選擇相對安靜、不易受干擾的環境進行午睡。

不睡午覺會影響健康嗎?

對於晚上睡眠充足的人,缺乏午睡可能不會造成明顯影響。但如果晚上睡眠不足,午睡可以彌補部分睡眠需求,幫助恢復精神和體力,避免長期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。

為什麼睡午覺一直做夢?

午睡時頻繁做夢通常與快速眼動睡眠(Rapid Eye Movement,REM)有關。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是睡眠週期的一部分,與情緒處理和記憶整合有密切關係。如果入睡時精神壓力較大或情緒激動,更容易快速進入REM階段,進而頻繁做夢。此外,長時間午睡或過於疲勞也可能導致更容易進入夢境。如果感到午睡後疲憊或夢境影響情緒,建議縮短午睡時間並調整睡眠環境。

結論

睡午覺不僅能提升下午的精神狀態,還有助於恢復體力和提高工作效率。理想的午睡時間應控制在15-30分鐘。創造一個陰暗且安靜的環境,搭配適合的午睡枕,能幫助更快入睡並提高睡眠品質,醒來後也會感到神清氣爽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適合的午睡方式,並將其融入日常習慣,讓生活更加充滿活力!

延伸閱讀:經常睡覺流口水要注意!可能隱藏9種健康問題
延伸閱讀:為什麼一直想睡覺?跟嗜睡症有關嗎?14種原因一次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