枕頭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夥伴,如果挑選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高度,容易造成肩頸酸痛或是影響脊椎健康。無論枕頭太高或太低,都可能讓肌肉無法放鬆,進而影響睡眠。究竟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枕頭高度呢?本文將告訴你 4 個挑選枕頭的小技巧,並透過公式幫你計算出最適合你的枕頭高度!
枕頭高度重要嗎?太高太低都會影響健康!
在挑選枕頭的時候,許多人都會從功能、花色與材質著手挑選,經常忘記枕頭高度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與健康。由於人體的頸部由 7 塊椎骨組成,這些椎骨上都有肌肉附著,所以枕頭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讓頭部、頸部和脊椎保持中立對齊,同時支撐脊椎自然彎曲的弧度,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睡眠品質。如果枕頭高度太高或太低,都會影響到人體健康:
- 枕頭太高(頭部高於下巴)
- 影響呼吸:壓縮呼吸道,可能會導致呼吸不順、打鼾或呼吸中止。
- 肌肉酸痛與壓力:枕頭太高可能會增加頸部和上背部的壓力與疼痛風險,容易導致落枕。對於側睡者來說,頸部承受的壓力會更大。
- 枕頭太低(頭部低於下巴)
- 肌肉緊繃、支撐不足:如果枕頭太低,頭部容易懸空,肌肉會被過度拉長而緊繃,全身肌肉難以放鬆,進而影響入睡。
- 影響血液循環:頭部位置低於心臟,可能會造成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,早晨起來的時候,臉部容易出現浮腫的現象。
- 不良睡姿:增加在睡眠時用嘴巴呼吸的情況,進而引發打呼或流口水。
枕頭高度多少最好?根據計算公式決定!
市面上的枕頭大多為 8-15 公分,由於每個人的身材、體重都不一樣,所需的枕頭高度也有所差異。當人體站立的時候,脊椎會呈現自然的 S 型曲線,這也是人體最放鬆的姿勢。而在睡眠的時候,若能維持與站立時相同的脊椎曲線,才能支撐頭頸、減輕壓力,達到舒適又健康的睡眠姿勢。究竟枕頭高度多少才最適合自己呢?以下將提供簡易的運算公式,並根據你的睡眠型態與體態,幫助你快速了解最適合自己的枕頭高度。
枕頭高度計算公式
通常枕頭高度以 8 至 15 公分較為常見。理想的睡眠狀況,是額頭和下巴連成一直線(或下巴略低額頭 5 度)。根據美國舒達床墊提供的資訊,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的「枕頭高度計算公式」,初步評估目前的枕頭是否適合自己:
(肩寬-頭寬)除以 2=合適的枕頭高度
- 依據睡眠型態
-
- 習慣側睡:為了保持脊柱中立和健康的體態,側臥者需要一個蓬鬆度較高、支撐力更強的枕頭。由於高枕頭可以減輕肩部壓力,而習慣側睡的人需要去填補肩膀的空隙,高枕頭可以確保肩部不會承受大部分的重量,如果枕頭太軟,頭部會在睡眠過程中逐漸下沉,導致脊椎偏離中立位,進而造成落枕的情況。
- 習慣趴睡:趴睡的姿勢會讓上頸椎處於旋轉或伸展的位置,讓睡眠者容易扭傷頸部,並對下背部腹部施加壓力。為了減輕趴睡導致肩部或脊椎關節疼痛的風險,最好的選擇是使用合適的枕頭支撐。為了保持脊椎的中立,睡眠者可以使用低蓬鬆度的枕頭,如果枕頭太高,頭部會向上伸長,整個姿勢都會被打亂。
- 習慣仰睡:由於中等高度的枕頭會讓人體和床墊之間形成緩衝層,從而幫助緩解頸部和肩部的壓力,如果枕頭太高,頸部會向上身長,若枕頭不夠高,幾乎會平躺在床墊上,因此仰躺的人更適合使用中等高度的枕頭,才能確保頸部擁有完整支撐,並與脊椎保持對其,確保枕頭不用使用到變形。
- 根據體態
- 高蓬鬆度(11-15 公分)
- 適用對象:適合身形高大、骨架較寬或肩膀厚實的人。
- 選擇原因:對於肩膀較寬的人來說,側睡的時候,臉頰側面到肩膀邊緣的垂直距離大,而仰睡的話,後腦杓和床墊之間的空隙也相對較大。如果枕頭高度不足,頭部會向床墊下沉,導致頸椎向一側過度彎曲,可能會對肩部肌肉造成巨大壓力,長期下來容易引發肩頸酸痛或僵硬的風險。
- 理想下壓高度:建議選擇下壓後 6-9 公分之間的枕頭高度,才能托住頸部,並讓脊椎維持在正確的排列上。
- 中等蓬鬆度(8-10 公分)
- 適用對象:適合中等體型、標準身材的成年人使用,也適合肩膀較窄、身形較瘦的使用者使用。
- 選擇原因:對於中等身材的人來說,無論是仰睡還是側睡,中等的枕頭高度都能提供剛剛好的支撐,讓頸部肌肉獲得適當放鬆,是適合市面上多數人使用的枕頭高度。
- 理想下壓高度:躺下後的實際支撐高度,建議落在 4-6 公分,才能確保頸椎的自然弧度,並讓身體保持水平狀態。
- 低蓬鬆度(5-7 公分)
- 適用對象:主要適用於幼童、兒童與青少年,也適合習慣趴睡且身形纖細的成年人。
- 選擇原因:對於現階段的幼童、兒童或青少年來說,由於頸椎與脊椎仍處在發育階段,過高的枕頭會迫使頸椎處於不正常彎曲狀態,可能影響骨骼的健康發展。此外,習慣趴睡者的身體重心會集中於腹部,這會讓腰椎因為重力而過度向下塌陷,對下背部造成壓力,因此使用低蓬鬆度的枕頭,甚至直接不使用枕頭,才能減少頭部被向上抬起的角度,將頸椎後仰程度降至最低。
- 理想下壓高度:考量到孩子體重較輕,枕頭下壓程度約 2-4 公分最為理想,不僅可以提供基礎支撐,也不會對發育中的頸椎造成負擔。
- 高蓬鬆度(11-15 公分)
總結上述,挑選枕頭的主要目的在於讓脊椎保持中立,建議在挑選枕頭高度的時候,可以觀察耳朵、肩膀與臀部是否能連成一直線,或是直接到門市進行試躺,才能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枕頭高度!
確認合適枕頭高度 4 步驟
如果覺得家裡的枕頭躺起來太高或太低,打算更換新枕頭之前,建議先了解什麼樣的枕頭高度最適合自己。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的脊骨神經專科 Spinefit Sdn Bhd 分享過一個實用的方法,只需在家中利用毛巾簡單調整高度,就能模擬不同枕頭的支撐力,幫助你精準找出最符合自己身形的枕頭高度。
- 步驟一:準備數條乾淨的毛巾
準備數條乾淨的毛巾,將每一條毛巾分別對折或三折,折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,然後整齊地將毛巾堆疊在一起。
- 步驟二:測試「仰睡」高度
- 躺下感受:先以最習慣的仰睡姿勢躺在毛巾上,感受頸部的狀態。
- 判斷標準:觀察額頭與下巴是否呈現水平狀態,或額頭略高於下巴 5 度。
- 調整高度:如果感覺下巴會不自覺往胸口方向靠近,代表枕頭太高了,可以慢慢抽掉毛巾調整高度。若覺得下巴朝向天花板,頸部有後仰的感覺,說明枕頭太低了,建議增加一條毛巾去提升高度。
- 重複調整:重複抽換毛巾的動作,直到頭頸感覺到支撐,我沒有前傾或後傾的感覺即可。
- 步驟三:測試「側睡」高度
人在睡眠的時候會自然翻身,若只測試仰躺高度,還是會有測量的偏差。側睡的時候,需要去填補肩寬的空隙,通常需要比仰睡的時候需要更高的支撐力。
- 調整姿勢與毛巾:先以習慣的側睡姿勢躺好,將毛巾調整至適合的高度。
- 判斷標準:讓鼻尖與脊椎維持在同一個水平上,讓投、頸、胸椎連城一直線。
- 調整高度:如果感受到頭部往床墊方向掉落,代表枕頭太低,需要增加毛巾。若感覺頭部被向上推擠,對下方肩膀造成壓力,代表枕頭太高,需要減少毛巾。
- 步驟四:重複上述步驟
確保仰臥測量毛巾的高度後,也要去測量側臥時的高度,並重複 1-3 步驟,因為人體睡覺的時候不會一直維持同一個姿勢,因此需要確保選擇的枕頭能夠支撐所以睡姿。
除了枕頭高度挑選技巧,掌握 4 要點,幫助你挑選到理想的枕頭!
相信很多人在挑選枕頭的時候,會不曉得從何下手,也不曉得什麼樣的軟硬度或尺寸適合自己。以下將告訴你 4 個挑選枕頭的技巧,幫助你精準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枕頭!
枕頭挑選技巧1:枕頭軟硬度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樣軟硬度的枕頭,還是需要依照個人的偏好與睡眠習慣做挑選。
- 軟枕頭
-
- 優點:通常具有極佳的包覆性與彈性,對於習慣趴睡的人來說,軟枕頭可以減少頭部被抬高的角度,降低頸椎壓力。
- 缺點:軟枕頭通常支撐力不足,如果枕頭過軟,仰睡或側睡時,頸部容易過度下沉,使頸椎無法維持在水平線上,反而造成肌肉緊繃。
- 硬枕頭
-
- 優點:硬枕頭可以提供更穩定、更強的支撐力,能有效撐托頭頸重量,不易因翻身而位移,適合側睡者與身形高大的人使用,避免肩部承受過多壓力。
- 缺點:包覆感較差,如果枕頭過硬,可能會對頭部產生壓迫點。
枕頭挑選技巧2:床墊軟硬度
床墊的軟硬度會影響身體下沉的深度,進而改變枕頭的相對高度。
- 床墊偏硬:如果家中床墊較硬,身體較不易下沉,肩膀與床墊的距離較大,因此需要較高的枕頭來填補頭頸與床墊之間的空隙,才能讓脊椎保持水平狀態。
- 床墊偏軟:如果床墊偏軟,身體容易陷入床墊中,肩膀與床墊的距離縮小,因此需要挑選較低的枕頭,避免頸部被過度抬高,造成脊椎彎曲。
枕頭挑選技巧3:枕頭尺寸
挑選枕頭尺寸的時候,建議讓枕頭寬度大於肩膀長度,這樣無論是仰睡、側睡還是夜間翻身的時候,枕頭都能提供足夠的支撐,避免肩膀懸空或脖子扭曲,影響睡眠品質。而枕頭寬度建議比肩寬多出 5-10 公分,才能涵蓋身體移動的範圍。而枕頭的長度也應該略長於頭部,讓整顆頭都能被枕頭包覆,不會因為翻身或改變睡姿而滑出枕頭,造成頸椎懸空、落枕或肩頸腰酸的情況。
枕頭挑選技巧4:枕頭材質與透氣程度
- 羽絨枕:羽絨枕由鳥類羽毛製成(如鵝毛、鴨毛),而羽絨內含有大量空氣,觸感柔軟輕盈,不僅擁有卓越的透氣性,能快速吸收並排出濕氣,還具備保暖效果,適合怕冷或是追求蓬鬆觸感的使用者。不過羽絨材質可能會因為過度潮濕而散發異味,還可能引發塵蟎過敏,若為呼吸道或肌膚過敏者,較不適合選擇羽絨枕。
- 乳膠枕:乳膠枕由橡膠樹的汁液製成,具備天然的抗拒防蟎效果,由於內部材質有許多微小的氣孔,因此透氣性極佳,更具備卓越的支撐性與回彈力,適合怕熱或是過敏體質者使用。
- 棉花枕:相較於其他材質,棉花枕的價格較為親民,加上觸感柔軟舒適,適合偏好柔軟親膚感的人使用。不過棉花枕容易因長時間使用而塌陷,需要定期保養或更換,如果屬於多汗體質者,建議經常晾曬,避免孳生細菌或塵蟎。
- 獨立筒枕:內部由獨立彈簧製成,除了擁有細緻的觸感之外,還具備耐壓不變形的特性。由於獨立筒枕的內部彈簧結構具備空隙,有助於讓空氣流通,不易感到悶熱,因此適合怕熱、容易流汗的人,或是追求支撐性與紮實觸感的使用者。
- 記憶枕:記憶枕主要由記憶眠製成,能夠根據人體體溫與頭頸輪廓進行塑形,慢回彈性更能吸收壓力,減少對頸椎的壓迫。由於記憶枕比較服貼,適合需要良好支撐與舒適睡眠者。此外,由於記憶枕散熱速度慢,如果屬於多汗或怕熱的人,較不建議挑選記憶枕。
- 纖維枕:纖維枕由人造聚脂纖維製成,最大的優點是價格經濟實惠、容易清潔保養,大部分都可以直接機洗,加上觸感柔軟蓬鬆,材質也不容易引起過敏反應,適合預算有限、想節省清潔成本,或是偏好柔軟觸感的使用者。不過纖維枕的回彈力與支撐性會隨著使用快速時間衰退,容易因擠壓或結塊塌陷,使用壽命較短。
家中枕頭高度不適合時,有哪些臨時調整的方法?
如果發現家中的枕頭太高或太低,導致肩頸不適或影響睡眠,先別急著將枕頭丟掉,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臨時補救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高度。
狀況1:枕頭太低,臨時增高
當枕頭太低時,頭部會向後仰,對頸椎前側造成壓力。此時需要增加枕頭的高度。
- 使用毛巾或浴巾:可以將一條或多條毛巾摺疊成適當厚度,墊在現有枕頭的下方,並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增加毛巾數量,精準微調所需高度。
- 使用薄毯或衣物:將家中柔軟的薄毯或幾件平整的衣物摺好,並墊在枕頭下方。在鋪設的時候要讓衣物保持平整,避免因凹凸不平而影響舒適度。
- 局部支撐:如果覺得枕頭高度適中,但感覺頸部下方缺乏支撐,可以將毛巾捲成圓筒狀後,墊在枕頭下緣與肩膀之間,來填滿頸窩的空隙,進而提升整體支撐力。
狀況2:枕頭太高,臨時增低
枕頭太高會讓下巴過度靠近胸口,使頸椎後側肌肉和韌帶緊繃,甚至影響呼吸。
- 移除部分填充物:枕頭是否能夠拆開,如果可以,使用者可以自行取出部分填充物,以降低枕頭的整體高度。
- 調整枕頭位置:將枕頭稍微往下方移動,讓枕頭的上緣接觸後腦勺,一部分的枕頭面積則墊在肩膀下方,稍微降低頭頸部的相對高度,分散全身壓力。
枕頭何時該汰換?出現以下 4 種狀況建議立刻更換!
如果你發現家中枕頭已經失去彈性、出現異味,甚至讓你在睡醒後感到搔癢,這很可能是因為你的枕頭已經超過了使用壽命!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(Sleep Foundation)建議每 1-2 年就可以更換一次枕頭,不僅能確保枕頭的支撐性,還有助於減少過敏反應,若發現家中枕頭出現以下 4 種狀況,建議可以考慮更換新枕頭了!
枕頭汰換原則1:散發異味
人體在睡覺的時候,頭皮會分泌油脂,還可能會流口水與流汗。這些物質會滲透到枕芯內,即便有枕頭套的保護,這些有機物仍有可能成為細菌或塵蟎的溫床,並逐漸散發出異味。建議可以先從枕頭套著手找原因,如果清洗後仍殘留異味,代表枕芯已經到了無法清潔的程度,建議立刻更換。
枕頭汰換原則2:出現發霉
台灣的氣候潮濕,如果枕頭沒有保持乾燥或是定期通風,容易出現發霉的現象。此外,人體睡眠時產生的熱氣與溼氣會促成黴菌的生長。建議可以拆下枕頭套來檢查枕芯,看看枕心表面是否有黑色或黃色斑點。如果枕頭已經發霉卻繼續使用,很可能引發過敏或皮膚搔癢,一旦發現枕頭上出現霉斑,建議直接汰換,以免影響呼吸道健康或睡眠品質。
枕頭汰換原則3:產生黃斑
黃斑主要由汗水、油脂或口水長時間累積而成,雖然輕微的黃斑可以透過清潔去除,但如果黃斑已經滲入枕芯,代表枕頭已經吸收過量的濕氣與分泌物,進而影響枕頭的使用壽命,嚴重還可能滋生細菌,引發皮膚過敏或呼吸道問題。
枕頭汰換原則4:支撐力不足
枕頭是用來支撐頭部的工具,如果支撐力不足,長期睡下來可能會造成落枕或肩頸酸痛的問題,甚至影響呼吸道健康。如果你發現枕頭已經失去彈性、甚至出現明顯的凹陷,代表枕芯的支撐力已經衰退,此時就可以更換一顆新枕頭,避免影響睡眠品質與健康。
延伸閱讀:枕頭套多久洗一次?枕頭套與枕頭的清洗攻略
結論
挑選合適的枕頭高度,是打造優質睡眠的第一步。不僅能舒緩肩頸壓力,還能維持脊椎健康。如果你還不曉得該如何挑選枕頭高度,建議可以透過本文提供的公式與實測方法,幫助你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枕頭,讓你每晚都睡得更安心、更舒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