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回籠覺對身體好嗎?優缺點分析、6大解決方式一次看

你是否有明明已經起床,卻還是受不了床鋪的誘惑,重新倒頭就睡的經驗呢?小心!你已經掉入了「回籠覺」的陷阱了!雖然睡回籠覺可以短暫解決睡眠不足的問題,但長此以往可能會打亂睡眠週期,進而影響睡眠品質。究竟為什麼會想睡回籠覺?睡回籠覺的優缺點又是什麼?本文將帶你深入探討睡回籠覺的原因,並提供解決睡回籠覺的6個方法。

為什麼想睡回籠覺?

回籠覺指的是起床後再次躺回床上睡眠的行為,除了睡眠不足容易讓人想睡回籠覺,睡眠慣性和精神壓力也是影響因素。以下4點是睡回籠覺的常見原因,幫助你了解為何總是無法擺脫回籠覺的誘惑。

想睡回籠覺原因1:睡眠不足

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,通常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睡滿10-17小時,學齡後的孩子要睡滿8-12小時,而成年人通常需要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。如果沒有睡滿足夠時間,隔日容易感到疲憊與精神不濟,進而提高睡回籠覺的機率。我們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文獻,製作了以下表格,幫助你快速了解各個年齡層的建議睡眠時間:

 

年齡層 年齡 每日建議睡眠
新生兒 0-3個月 14-17小時
嬰兒 4-12個月 12-15小時(含午睡)
幼兒 0-2歲 11-14小時
學齡前兒童 3-5歲 10-13小時
學齡兒童 6-12歲 9-12小時
青少年 13-18歲 8-10小時
成人 18-60歲 7小時或以上
長者 60-64歲 7-9小時
長者 65歲以上 7-8小時

 

延伸閱讀:【孩子睡眠時間】

想睡回籠覺原因2:睡眠慣性

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研究資料顯示,睡眠慣性指的是睡醒後(剛起床的15-60分鐘)感到昏沉、注意力渙散、反應力下降的狀況,而睡眠週期的長度又會影響睡眠慣性的狀態。其中睡眠週期的 N3 階段又稱為慢波睡眠(SWS),此時肌肉呈現完整放鬆狀態,如果睡眠者在這時候被喚醒,會引發更強烈的睡眠慣性,進而增加睡回籠覺的可能性。

 

※詳細的睡眠週期會在後續段落提及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此段。

想睡回籠覺原因3:精神壓力影響

身體長期處於疲勞或過度緊張的狀態,可能會導致自律神經紊亂。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衛教資訊也指出,如果自律神經(交感神經和非交感神經)失調,該清醒的時候容易昏昏沉沉,該入睡的時候可能出現失眠的狀況,還可能出現頭痛、心悸等症狀,進而影響睡眠品質,導致睡眠週期被打亂,隔日容易精神不濟,提高睡回籠覺的機率。

想睡回籠覺原因4:睡眠環境不佳

睡眠環境也是影響睡眠品質的原因之一。如果睡眠環境不佳,睡眠者無法快速進入深層睡眠,可能會一直處在半夢半醒的狀態,導致睡眠無法連貫,容易打亂睡眠週期。以下3點是影響睡眠環境好壞的常見因素。

 

  • 溫度過低或過高:人在睡眠的時候,核心溫度會下降,無論溫度過熱還是過冷,都會影響睡眠品質,可能導致睡眠者整夜翻來覆去,難以入睡。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文獻也指出,最理想的睡眠溫度應保持在18.3°C 至20°C。才能享有最佳睡眠體驗。
  • 聲音吵雜:低頻噪音(冷氣機運轉聲、風扇聲)或是突發性噪音(汽車喇叭聲、交談聲),容易讓人從深層睡眠中驚醒。建議可以在房內裝置隔音窗,或是在睡眠的時候配戴耳塞,降低噪音對睡眠的影響。
  • 燈光太亮:睡眠賀爾蒙(褪黑激素)容易受到光線刺激,如果人體在夜晚時暴露在光線下,會導致褪黑激素減少分泌,大腦會誤以為仍是白天,導致入睡困難或睡眠變淺。建議在室內加裝遮光窗簾,或是在睡眠的時候配戴眼罩,打造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
 

延伸閱讀:【開燈睡覺】

回籠覺的3大優點

回籠覺不僅可以增加賴床時的幸福感,還能在短期內改善精神狀況。以下將介紹睡回籠覺的3大優點,幫助你了解睡回籠覺的益處!

回籠覺優點1:短暫補充睡眠,改善精神狀況

根據資料顯示,睡回籠覺和午睡的作用相同,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精神狀況,消除身體和大腦的睏倦感。不過要特別注意,回籠覺盡量控制在20分鐘內,避免進入深層睡眠期,影響平日的睡眠習慣。

回籠覺優點2:促進抗壓賀爾蒙分泌

日本睡眠研究學會坪田聰醫師過去出版的書籍內曾提到,皮質醇是一種幫助降低壓力的賀爾蒙,皮質醇通常在早晨的時候分泌最多,能幫助身體應對一整天的壓力。當睡眠者重新進入睡眠狀態,可以再次促進皮質醇分泌,減少心理壓力,讓人可以更好地面對早晨接踵而來的挑戰。

回籠覺優點3:舒緩心理壓力,幫助穩定情緒

坪田聰醫師也曾在書籍內提及,睡回籠覺除了可以促進皮質醇分泌,還能刺激「腦內啡」釋放。腦內啡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,通常在人感到愉快或放鬆時開始分泌。當人早起後再次進入夢鄉,身體會因為感到放鬆而釋放腦內啡,有助於緩解緊張和焦慮,幫助穩定情緒。

回籠覺的3大缺點

雖然睡回籠覺可以短暫提升精神狀態並舒緩心理壓力,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點。以下是睡回籠覺常見的4大缺點,告訴你睡回籠覺可能對睡眠造成的影響。

回籠覺缺點1:影響睡眠週期,降低睡眠品質

人的睡眠週期分為快速動眼期和非快速動眼期,兩種睡眠型態會組成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(一次完整睡眠週期大概 90 分鐘,睡眠週期狀態:清醒→N1 入睡期→N2 淺睡期→N3 熟睡期→快速動眼期,每晚經歷4-6次)。睡回籠覺需要讓身體重新進入睡眠結構,當睡回籠覺的時間不足以完成一個睡眠週期,就容易降低睡眠品質,無法讓身體達到最佳修復效果。

 

睡眠週期階段 持續時間 身體狀態
入睡期(N1) 5-10分鐘 清醒逐漸入睡的過渡期,開始昏昏欲睡,此階段容易被喚醒。
淺睡期(N2) 10-20分鐘 心跳逐漸趨緩,體溫降低,腦波速度規律。
熟睡期(N3) 20-40分鐘 大腦進入慢波睡眠,體溫降至最低,呼吸最為緩慢,身體進入修復狀態,若在此階段被喚醒,容易引發深層的睡眠慣性,使得昏沉的時間變長。
快速動眼期(REM) 10-60分鐘 腦部活躍,心率和呼吸加快,眼球快速運動。

回籠覺缺點2:生理時鐘被打亂

生理時鐘是一種週期性的節律,負責調節人體作息,提醒我們白天該起床、晚上要休息。而大腦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,正是調節生理時鐘的賀爾蒙。當早晨曬到陽光的時候,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這有助於告訴身體該起床了。然而,在房間昏暗的情況下睡回籠覺,褪黑激素可能再次分泌,進而打亂生理時鐘,導致我們在該睡覺的時間清醒、該清醒的時候想睡覺,進而影響睡眠品質。

回籠覺缺點3:影響身體修復

當人體進入深層睡眠的時候,體內會分泌生長激素,有助於修復身體機能、增強免疫力和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。如果早上起床後又躺回去睡回籠覺,因為無法完成一段睡眠週期,會縮短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,影響皮膚自我修復功能,可能導致皮膚缺乏光澤或皺紋增加,加速肌膚老化,甚至影響代謝功能,增生痘痘和粉刺。

回籠覺怕睡過頭怎麼辦?3大注意事項一次看

每天早上起床,總是捨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,想再多睡一下,卻又擔心睡過頭耽誤行程嗎?以下3個方法教你如何享受短暫的小睡,又能避免遲到,幫助你在賴床與效率之間達到平衡!

 

  • 設定多個鬧種:建議在睡回籠覺之前,設定每10-15分鐘響一次的鬧鐘,以漸進式的方法幫助大腦清醒,讓你能稍微休息,又不會陷入深層睡眠狀態導致睡過頭。


  • 光線利用:在睡回籠覺之前,可以先將室內燈光打開,或是將窗簾拉開,讓自然光照進房內,此時體內負責調節睡眠與清醒的褪黑激素會被光線抑制,讓身體知道天已經亮了,減少睡過頭的機率。

(半坐臥的參考圖片如上,取自於成功大學家庭醫學部,實際使用圖片再請安庭家居夥伴們協助提供。)

  • 選擇「淺眠」姿勢:睡回籠覺的時候,避免以完全躺平的姿勢再次入睡,可以選擇坐睡或是半坐臥的「淺眠睡姿」,降低睡過頭的可能。

避免睡回籠覺的6個方法?

  • 早晨先喝水:人體 80% 由水組成,睡眠的時候人體也會流失水分。一旦腦部水分不足,新陳代謝速度變慢,就會引發強烈的嗜睡感,增加睡回籠覺的機率。建議早起可以先補充水分,幫助喚醒大腦。


  • 晚上避免接觸 3C 產品:3C 產品產生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如果褪黑激素減少分泌,會打亂生理時鐘,引發失眠問題,隔日起床便會昏昏欲睡。建議以閱讀或冥想代替使用 3C,幫助提升睡眠品質,降低隔日精神不濟或睡眠不足的情況。

 

    1. 曬太陽:由於人體內的褪黑激素會調節睡眠至清醒的狀態,如果減少分泌,大腦容易從睡夢中被喚醒。加上褪黑激素對光線敏感,如果受到陽光刺激,可以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加快清醒速度
  • 設定起床目標:建議在前一晚設定隔天的起床目標,能夠幫助你建立準時起床的動力。像是準備一份豐盛的早餐,或是完成一項喜歡的運動。清晨的目標可以提神醒腦,避免被睡眠慣性影響,再次陷入回籠覺的陷阱。


  • 設定多個鬧鐘,放置在不同地方:如果擔心自己睡回籠覺,建議可以設置多個鬧鐘,將它放在房間各個角落,這樣就需要起身才能關掉鬧鐘,這個方法可以喚醒睡眠者,幫助睡眠者從昏沉的狀態中清醒過來。
  • 選擇合適寢具:寢具的舒適程度可能影響睡眠品質。如果睡眠品質受到影響,隔日可能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。以下4點告訴你在挑選寢具的時候,需要注意哪些細節。


  • 挑選床墊:挑選床墊的時候,需要特別考量到支撐力與和舒適性,如果床墊太軟或太硬,都有可能造成腰酸背痛,增加半夜翻身的次數。
  • 挑選枕頭:過高或過低的枕頭,都會影響頸椎和頭部的舒適度。如果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枕頭,會增加肩頸酸痛的風險,建議依照自己的睡眠需求做選擇。
  • 挑選床包:床包的材質容易影響透氣,建議挑選具備吸溼排汗功能的純棉材質,或是高透氣性,能幫助調節體溫的天絲材質。
  • 挑選棉被:如果選到材質不佳、太厚或太薄的棉被,蓋久可能悶熱潮溼,或是不夠保暖,影響睡眠品質。建議選擇能吸溼排汗的天絲被,或是蓬鬆舒適的羽絨被。

 

寢具推薦:天絲™水洗恆溫冬被

寢具推薦:80支天絲|100%萊賽爾|單品|雙人薄床包

寢具推薦:頸護記憶枕

結論

雖然睡回籠覺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恢復體力,但長期下來還是會影響身體健康。回籠覺不僅會破壞睡眠週期,使生理時鐘紊亂,還可能造成肌膚老化,影響睡眠品質。如果發現自己陷入回籠覺的循環,建議從建立規律睡眠習慣或改善睡眠環境下手,才能確保身體獲得充分休息,減少對回籠覺的依賴!